一、刑事訴訟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刑事訴訟需要遵守書寫訴狀→檢察院受理→開庭審理的流程,并且任何的刑事案件都必須要是在掌握了確切的證據之后才會審理結束。證人應當具有的條件是:
(1)凡是知道案件情況并有作證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
(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3)證人只能是當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況的人。
(4)證人具有不可代替性。
(5)證人只能是自然人。
二、刑事案件證人的權利
1、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提供證詞的權利,證人如不通曉當地的語言文字,有權要求法庭為其提供翻譯人員。
2、有要求宣讀、查詢、補充、更正自己證言筆錄的權利。
3、有獲得經濟補償或報酬的權利。
4、有請求人民法院保障其人身及財產安全的權利。
5、享有特殊情況下的拒絕作證權,又稱拒絕證言權或證言特免權,即當證人有義務向法庭作證時,法律賦予證人中的一些人因特殊情況下的情形而享有法律免除其承擔作證義務的一種特殊的權利。美國學者喬恩華爾茲描述為“特免權存在的一個基本理由是社會期望通過保守機密來促進某種關系,社會極度重視這些關系,為捍衛保守秘密的性質,甚至不惜失去與案件結局有關系的重大的情報?!?
三、刑事案件證人的義務
1、按照出庭的義務。
2、如實作證并回答質詢的義務,如實作證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證人必須如實提供證言,其二是不得隱匿事實。
3、有保守國家機密的義務。
證人證言是證人對自己所感知的案件事實向法庭所作的陳述,證人始終是案件的第三者,證人證言永遠不等同于當事人的承認。因此,證人證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而且這有限的效力也要經過法官的認證,達到內心確信,才能成立,證人在作證時,其證言往往包含一些假性事實,即一些猜測,推斷或評價性的東西。法官在判斷證人證言時,要將證人證言中的假性事實予以拋棄,保證案件的客觀情況,才能予以慎重定案。
任何的刑事案件都必須要在掌握確切的證據的前提下才可以審查結束,由于刑事案件處分的不僅是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還有可能會在量刑時就限制犯罪主體的政治權利,故此不管是何種刑事案件,都必須要在掌握證據的前提之下,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審理。
刑事訴訟法證人的條件是什么
刑事訴訟律師費用大概是多少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物權法規定的浮動抵押
2020-11-08醫療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是怎樣的呢
2021-03-14補償協議簽訂后,多久可以拿到補償款
2020-11-23立約定金轉為預付款可以嗎
2021-02-19本溪交通傷殘六級賠償金是多少
2020-11-14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步驟
2021-01-20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什么是非婚生子
2021-02-12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主合同無效補充合同有效嗎
2021-03-22行政訴訟不配合法院執行財產會不會坐牢
2021-03-21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