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法是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主要規范從立案偵查到交付執行之間的過程,應當按照什么流程,如何組織等等程序上的問題,其性質屬于程序法,參與者包括公、檢、法機關,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那么,刑訴法30條是什么內容、如何理解呢?
一、刑訴法30條的主要內容
刑訴法30條明確了回避的決定及效力,其主要內容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二、刑訴法30條注釋
刑訴法30條規定了回避的決定程序及其效力。 回避應該由法律規定的組織或人員依法進行審查,并且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根據本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應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按照多數人的意見作出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這樣既有利于保證案件公正處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也是人民檢察院對偵查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具體體現。
根據偵查活動的特點和辦理刑事案件的需要,為了保證偵查活動的順利進行,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和證據的滅失,法律規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主要針對辦案人員與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并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而設置的。“利害關系”和“可能影響公正”的因素,不僅會存在于個人與個人之間,同樣也會出現在個人與機構、機構與機構、部門與部門之間。因此,為了維護司法的正義和案件審理的公正,就必須同時消除案件審理組織、機構與案件當事人,裁判結果之間的“利害關系”。
綜上所述,刑訴法30條主要是明確了司法回避的決定程序、以及不同層級人員作出回避決定的效力,回避規定不能在法律中回避,作為司法人員,更要勇于面對司法程序中存在的各種敏感問題,始終站在公平、公開、公正的立場,而刑訴法30條這一剛性的法律規定條款,正體現了我國法律的正義、公正和公信。
刑事案件法院立案條件是什么
刑事案件立案標準是什么?
刑事訴訟特別程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客,托運人或收貨人基本義務有哪些
2021-01-02征地補償協議簽訂主體包括政府部門嗎
2021-01-29公司延長工作時間月超過36小時如何補償
2021-01-10商號如何取得
2021-03-16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法定代表人與公司連帶責任要件
2020-12-08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股權無償轉讓和股權贈與的區別
2020-12-04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的股權處置方式
2021-03-19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新員工入職破冰培訓怎么做
2021-02-06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勞務外包員工工資待遇有什么規定
2021-01-22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