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就是通常說的提起訴訟,此時原告就相關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而被告就需要應訴,雙方通過法律途徑來捍衛自己的合法利益。在我國,打官司并不是免費的,那么打官司需要哪些費用呢?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進行了解。
打官司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的費用:
(一)法院收取的費用:
1、案件受理費;
2、訴訟過程中發生的鑒定費、公告費、評估費、專家費用;(大部分案件中此類費用并不實際發生);
說明:該部分費用由起訴方墊付,由敗訴一方實際承擔;
(二)聘請律師費用:
律師費通常根據案件標的大小、案件難易程度由當事人與律師事務所協商收取;
律師費由聘請律師一方承擔,在部分特殊案件中才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一定比例的律師費(如部分國際貿易仲裁案件、知識產權侵權案件、部分特殊人身傷害賠償案件);
對于常年顧問單位,律師事務所通常采取5-8折優惠收費;
(三)雜費
辦案過程中必定會產生工商查詢、交通、通訊、住宿、復印等雜費;
如聘請律師,承辦律師在辦案中所產生的該類費用可憑票據實報實銷或事先與當事人約定包干的方式;
二、打官司的流程是怎樣的
1、行政訴訟的主要程序
什么是行政訴訟,通俗的講,就是“民告官” 。行政訴訟的主要程序包括一審、二審、審判監督和執行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 3 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受理后,進入一審程序。此時,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同時,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 3 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 15 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 10 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 2 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一審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
2、民事訴訟的主要程序
民事訴訟,就是打民事官司。民事訴訟的主要程序,包括當事人起訴、人民法院受理、開庭審理、判決,當事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判決以及再審程序和執行程序。
當事人起訴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其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議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進行審查后,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予以接受并決定立案受理的,應在 7 日內通知原告。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完成審理前的調查、準備工作后,應當按法定程序開庭審理。法院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 , 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的,按法定程序申請延長。
當事人對一審法院所作的裁判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規定的上訴期間上訴于一審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從而引發第二審程序。第二審人民法院對符合法定上訴條件的案件,應當受理。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開庭審理。經過閱卷和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核對清楚后,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進行判決、裁定。
二審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院長批準。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 30 日內作出終審裁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 , 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人民法院按照再審程序對案件進行審理時,如果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第一審普通程序進行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如果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由于再審案件按原審程序進行審理,因此審理、裁判、宣判期限均按原審程序規定進行。
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的最后一日開始計算,雙方或一方是公民的為1年,雙方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
3、刑事訴訟的主要程序
我國的刑事訴訟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特別程序。普通程序包括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執行程序。特別程序是指死刑復核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其所以稱為特別程序,意即并非每一刑事案件都須經過這一程序。
立案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接受的報案、控告、舉報或自首及自己發現的犯罪嫌疑人進行審查,判明有無犯罪事實和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并決定是否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審理的訴訟活動。它是刑事訴訟的開端程序,是大多數刑事案件必須經過的程序。
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依照法律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它的任務主要是:
(1) 收集證據,查明犯罪事號,抓獲犯罪嫌疑人;
(2) 制止和預防犯罪;
(3) 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衛人民民主專政。
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或者自訴人向法院控訴被告人犯罪,要求對被告人進行審判并追究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人民檢察院起訴的稱為公訴,自訴人起訴的稱為自訴。
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或者自訴人提起自訴的刑事案件進行初次審判的程序。它的職能和任務是:保障通過合法公正的法庭審判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使無罪的人不受刑事懲罰。
第二審程序是指上一級人民法院根據依法提出的上訴或者抗訴,對下級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第一審未生效判決、裁定進行審判的訴訟程序。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訴,從而引發第二審程序。第二審程序的任務是對一審法院所作的判決、裁定進行全面審查和處理,以維護正確的裁判,糾正錯誤的或不合法的裁判,實現刑事訴訟的任務。
執行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監獄等國家刑罰執行機關為實現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所確定的內容而依法進行的活動。執行的程序則是指上述各機關在進行活動時所應遵循的步驟、方式和方法。
根據上文的講解我們只知道打官司的過程中往往包括了訴訟費、律師費以及一些雜費,而其中律師費用并不是必須要支付的,如果當事人委托了律師的話,那么才會涉及到律師費的支付。如果你有需要,可以通過律霸網站來委托你所在地區的專業律師為您進行辯護,幫助你打官司。
打官司注意事項包括哪些
打官司訴狀怎么寫
打官司小心哪些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人去世最晚多久銷戶
2021-01-03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行政處罰的管轄原則是什么
2021-02-01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九級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和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4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貨品合同乙方中途終止怎么賠償
2020-11-12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對當事人有什么要求
2021-02-13土地流轉價格的公平性應該如何構建
2020-12-15住宅改為營業房,遇到拆遷該如何補償
2021-01-09營改增后拆遷安置房如何繳稅
2020-11-16農村拆遷補償標準,按時拆遷補償多少
2020-12-16上海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