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承擔附帶民事責任,要看受害人及家屬或檢察院是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過失殺人法律依據
一、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觀上必須是過失,即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他人
1.正確區分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過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其他犯罪。刑法分則某些條文規定的過失犯罪,如失火罪、過失爆炸罪、交通肇事罪等,也往往發生過失致人死亡的結果,但它們都是因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是業務過失而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規定這些犯罪的刑法條文與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刑法條文,形成特別法條與普通法條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應按特別法條論處,不定過失致人死亡罪。因此,刑法第233條在規定了過失致人死亡罪及其法定刑之后指出:“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正確區分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二者有相似之處:部發生了他人死亡的結果,行為人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都不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主要區別在于:前者的行為人希望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死亡結果的發生違背行為人意志,后者的行為人對死亡結果持放任態度,發生死亡結果并不違背行為人的意志;前者的行為人在預見到死亡結果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仍然實施其行為,是因為他認為憑借一定的主客觀條件可以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后者的行為人,在明知死亡結果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仍然實施其行為,是為了實現其他目的,行為人沒有考慮憑借一定的主客觀條件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
3.正確區分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人死亡與意外事件致人死亡。二者的關鍵區別在于行為人能否預見、應否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他人死亡。應當根據行為人的知能水平、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以及客觀環境,判斷行為人對死亡結果能否預見、應否預見,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4.對過失重傷進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應直接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套用故意傷害致死的模式,定過失傷害致人死亡罪。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要承擔什么樣的刑事責任
1、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責任:
如果沒有錢賠償,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你們的生活困難,法院強制執行也會考慮到你們的基本生活問題的。
因此,行為人應對自己因主觀上的過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輕信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是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區別于間接故意殺人的界限。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害人因遭受犯罪行為侵害造成物質損失的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16交通事故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2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女方懷孕期間男方出軌怎么辦
2020-12-04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商業銀行解散是否需要申請
2020-12-16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什么是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
2021-01-29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限制
2020-12-23沒有貨運資格證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9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國人投保六大誤區
2021-02-2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協議條款不合法影響轉包效力嗎
2020-11-12該房的土地出讓金怎么算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