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訊逼供罪的前提
解釋刑訊逼供罪,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常被忽視:在何種情況下才有刑訊逼供罪之發生?
按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的規定,刑訊逼供罪的對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沒有這一前提,也就沒有刑訊逼供罪。從刑法意義上探討,從本質上講,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一種身份,即特定的個人要素。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是作為犯罪構成要件。
任何身份都產生于一定的法律關系,并顯示著主體在該法律關系中的特殊地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這一身份即是基于刑事訴訟法律關系而產生。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這樣的稱呼,只有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才有意義。因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這一身份,產生于刑事訴訟過程中,是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進一步講,由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刑事訴訟辯護職能的承擔者,具有完全獨立的訴訟地位,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訴訟的方向和結局,他們更是刑事訴訟主體。因此,刑訊逼供罪只有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才有可能發生。換言之,刑事訴訟就是刑訊逼供罪的前提。
案例一:某鐵礦職工閻某、郭某兩家發生民事糾紛,保衛科進行調解。保衛科長許某認為閻家的放羊員朱某不老實,便帶朱到保衛科。許某用皮帶在朱某身上亂抽,致朱昏迷。案發后,檢察機關以刑訊逼供罪對許某立案偵查。
案例二:某煤礦的林某、嚴某酒后敲打段某家門,并隨手打碎了窗上一塊玻璃。雙方發生口角。煤礦保衛科聞訊即將林、嚴兩人帶到值班室。因林、嚴兩人不承認打碎玻璃,保衛科干事張某、何某等7人對林、嚴兩人進行毆打,致林某死亡。案發后,檢察機關以刑訊逼供罪對張某、何某立案偵查。
從刑事訴訟是刑訊逼供罪的前提來看,前述兩案定性皆不準確。刑事訴訟是刑訊逼供罪的前提這一原則可以導出以下兩個推論:(1)在調解民事糾紛過程中發生的傷害行為,不應定為刑訊逼供罪。(2)在處理治安案件中發生的傷害行為,不應定為刑訊逼供罪。
必須明確,并非在刑事訴訟的任何階段上都可發生刑訊逼供罪。這里,筆者從刑事訴訟目的來探討這一問題。關于刑事訴訟的目的,法學界普遍認為是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統一。然而,必須先發現并確認犯罪,然后才談得上對犯罪的懲罰。更為重要的是,從本質上說,訴訟程序的使命就在于有效查明事實,恰當地適用法律。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它不應包含有任何懲罰的意味,這也是法制走向文明的重要表現之一。顯而易見,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從偵查到審判的一般過程也就是發現并確認犯罪的過程,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有逼供的可能及需要。從現實意義上講,逼供的目的就在于發現或確認犯罪。因而,在這個過程中才有可能發生刑訊逼供行為。由此得出結論:以發現和確認犯罪為目的、從偵查到審判的刑事訴訟過程,為刑訊逼供罪之發生前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后還需要去稅務局辦理什么嗎
2021-01-26專利權評價報告官費
2021-02-21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2-12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判決后質押股權如何執行
2020-11-20汽車追尾事故賠償
2020-12-04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購房合同有何需要注意的陷阱
2021-02-21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2020-12-20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本案張某的死亡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1-03-24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不小心撞死人有商業保險怎么判定
2021-03-12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車險理賠次數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