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的特征如下:
1.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使用欺詐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數額較大的財物的行為。
欺詐手段是指下列情形: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實施上述行為之一,騙取對方當事人數額較大財物的,即可成立本罪。根據司法實踐,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至20萬元以上的,應當追訴。
2.主體既可以是已滿16周歲,具有辨認控制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3.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
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造成擾亂市場秩序和侵害對方當事人財產的結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發生的態度。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具有不法所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可以存在于簽訂合同時,也可以存在于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但產生非法占有目的后并未實施詐騙行為的,不能成立合同詐騙罪。需要研究的是刑法第224條第4項規定的情況,即“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貸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我們認為,這種情況僅限于行為人在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之前便存在非法占有目的,而且對方之所以給付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是由于行為人的詐騙行為所致。行為人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之后,才產生非法占有目的,但僅僅是逃匿,而沒有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使對方免除其債務的,難以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2-07按揭房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9退休金是單位發還是國家發
2021-02-17撤銷婚姻需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0-11-14債務清償后抵押失效嗎
2021-02-27離婚訴訟的二審程序
2021-03-05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什么是勞動法?
2021-01-06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2021-03-19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車禍理賠多少錢合理
2021-02-19保險代理人在其業務中欺騙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