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我國精神損害司法解釋的規定,交通事故是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但需要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傷殘或者死亡,造成嚴重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
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精神損害賠償的作用有哪些
1、調整與撫慰功能。
首先,受害人在自己的非財產性權利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無法確定其損害數額,此時通過精神損害賠償要求侵害人進行賠償,對其非財產性損失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受害人而言也有所救濟和幫助。其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因侵權行為使受害人精神遭受痛苦的時候,對其進行適當金錢上的補償,也比較符合法律公平正義的精神。
2、懲罰功能。
懲罰功能是精神損害賠償作為民事責任承擔的形式之一所具有的重要功能。民事責任一般以維護現有利益的特點,而對于違法行為的懲罰一般有刑法通過刑罰進行調整。但是作為民法的立法目的而言,必將有對于違法行為的懲處以及對于人們日常行為的必要引導。因此,對于精神損害賠償若能夠在賠償受害人精神損失的基礎上對于違法行為有一定的懲罰作用,那么就必將尋求到懲罰違法行為人和救濟權利受害人的最佳平衡點。
3、替代補償功能。
在受害人的心理、生理、精神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其所造成的損失,往往無法可以直觀的計算出,并且也是難以估量的,而精神損害賠償恰好可以通過金錢的補償以替代承擔給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的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精神損害司法解釋的規定,交通事故是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但需要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傷殘或者死亡,造成嚴重的后果。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鑒定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01工傷鑒定下來后怎么領鑒定報告
2020-11-19子女不贍養老人判決后多久生效
2020-11-19監視居住轉刑拘的條件
2021-02-20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交通事故傷殘補償
2021-01-30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申請破產清算需要交訴訟費嗎
2020-12-10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承攬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20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保險猶豫期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8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委托他人代理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7農村開荒地能不能流轉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