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遂的教唆犯和未遂的幫助犯應該怎樣處罰
犯罪未遂的教唆犯和未遂幫助犯可以從輕或情節輕微的一般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只要多人共同參與了犯罪,就會有主犯和從犯之分。對于幫助犯,應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就以從犯論處;如果被脅迫實施幫助行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則應以脅從犯論處。這種從犯的犯罪行為通常表現為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標、查看犯罪地點、排除犯罪障礙以及事前通謀答應事后隱匿罪犯、消滅罪跡、窩藏贓物來幫助實施犯罪等情況。
二、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
《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與處罰原則。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個構成要件或特征也是與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態相區分的標志:
第一,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這與犯罪預備相區別;
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來,這與犯罪既遂相區別;
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導致的,這與犯罪中止相區別。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導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區分的關鍵點。
所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犯罪行為,如《刑法》第236條強奸罪的著手實施行為就是對被害婦女實施暴力、威脅等手段,以達到強行奸淫的目的。可以這樣認為,犯罪預備行為是為分則具體犯罪構成行為的實行和犯罪的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為其實現創造可能性;而犯罪實施行為則是要直接完成犯罪,變預備階段實行和完成犯罪的現實可能性為直接的現實性。
從時空階段上看,犯罪預備只存在于預備階段,犯罪未遂只存在于實行階段,而犯罪中止則既可以存在于預備階段,也可以存在于實行階段。
犯罪未遂在認定時,應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停止犯罪的行動,因犯罪人員的主觀意識形態進行停止的。我國的司法部門和人民法院再審理違法犯罪案件時,應綜合考慮犯罪人員的認罪態度,進行相應的審理和判決工作。
犯罪未遂的犯罪所得是否需要歸還
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仲裁協議
2021-02-25二樓露臺怎么合法搭建
2020-12-24父母去世房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2020-12-14國家賠償質證程序
2021-02-14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醉酒駕車撞死人判幾年
2020-12-25民法宣告失蹤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13危險駕駛罪怎么判刑
2021-03-06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擔保合同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08合同債權保全特點有哪些
2021-02-06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03沈陽市和平區失農民房屋拆遷補償規定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