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偽造貨幣罪從犯辯護詞是怎樣的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之規定,XXX律師事務所接受上訴人王某家屬委托,并經上訴人王某的同意,指派XXX律師作為辯護人。認定上訴人王某持有、使用假幣罪的證據不足,應作無罪判決。
偽造貨幣,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偽造貨幣,總面額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幣量在二百張(枚)以上的;
(二)制造貨幣版樣或者為他人偽造貨幣提供版樣的;
(三)其他偽造貨幣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本規定中的“貨幣”是指流通的以下貨幣:
(一)人民幣(含普通紀念幣、貴金屬紀念幣)、港元、澳門元、新臺幣;
(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法定貨幣。
貴金屬紀念幣的面額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金幣總公司的初始發售價格為準。
二、偽造貨幣罪的犯罪構成
1、犯罪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單位不能構成本罪主體。 2、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上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間接故意和過失不構成本罪。 過去理論上一般認為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具有營利目的,否則不構成犯罪。但是本條并未對主
觀目的予以規定,行為人只要出于故意偽造貨幣的,一般就可以認為構成本罪,而不必過于苛求其必須具備什么目的。如果行為人確實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技巧或為了自我欣賞而偽造極少量的貨幣的,可視為本法第13條所稱“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情況而不認為是犯罪。
3、犯罪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貨幣管理制度。國家的貨幣管理制度是國家財政金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體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本國貨幣管理制度,二是外幣管理制度。所謂本國貨幣的管理制度也就是指人民幣的管理制度。
本罪的對象是貨幣。
所謂貨幣,也稱通貨,是指在一國或地區具有強制流通力的、代表一定價值的、用作支付手段的特定物。貨幣包括本國貨幣和外幣。
我國的貨幣為人民幣,這里的“人民幣”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它不僅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紙幣和硬幣,也包括國務院授權中國銀行發行的外匯兌換券。
4、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上表現為違反國家貨幣管理法規,偽造貨幣的行為。所謂偽造貨幣,是指沒有貨幣制造權的人,仿照人民幣或者外幣的面額、圖案、色彩、質地、式樣、規格等,使用多種方法,非法制造假貨幣,冒充真貨幣的行為。對于偽造的貨幣應當注意必須是仿照真人民幣或外幣制造的,與真幣相似的假幣。如果不是仿照真人民幣或外幣制作的,而是構成詐騙罪,不是構成本罪即偽造貨幣罪。
偽造的貨幣,主要應在于它與真幣的相似性,而不在于其相同性,即不要求與真幣完全相同,一模一樣。盡管科學技術已非常發達,致使偽造假幣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偽造的效果極為逼真、難以辨認,但行為人畢竟是以假幣冒充真幣,因而有的自然不可能達到與真幣完全一致的程度。其相似性則只要求足以蒙蔽、欺騙他人,達到以假幣亂真、可使人信以為真即可。
本罪系行為犯,行為人只要出于故意實施了偽造貨幣的行為,就可構成本罪。其不要求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實際的危害后果為構成犯罪的必要前提。至于未遂的標準,則應視其偽造的行為是否實施完畢而定。如果行為人仿照某種貨幣進行偽造,實施了所有制造工序的行為,即構成既遂,反之則為未遂。
綜上所述,對于偽造貨幣的罪行是會結合行為人的主觀意識來進行量刑的,所以對于從犯,可以適當地減輕刑事處罰,同時在證據方面進行收集再做出對應的辯護,法院在審判的時候回結合實際的情況嚴重與否來進行量刑。
偽造貨幣罪與變造貨幣罪有什么區別?
偽造貨幣罪的一般主體是什么?
偽造貨幣罪的犯罪對象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包括哪些犯罪行為
2021-03-08污染環境罪罰多少錢
2021-03-12金融消費的定義,什么是金融消費者
2021-02-18合同簽了多久就生效
2021-02-02淺談《侵權責任法》對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規定
2021-02-18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是什么
2021-03-01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土地出讓金的的返還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4土地轉讓協議書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6涉及糾紛拆遷安置買賣協議認定
2020-12-25沒有統一標準,拆遷補償誰說了算
2021-02-06拆遷安置時,村集體獲得的賠償如何分配
2021-02-05龍川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9工廠拆遷工人如何賠償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