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構成交通肇事的認定
根據我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從立法規定來看,交通肇事罪的主體并不僅是機動車駕駛人。雖然學術界對于行人能否成為交通肇事罪的主體還存有爭議,但現在普遍的觀點是非機動車駕駛人與行人若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導致發生重大事故,也可構成交通肇事罪。
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已有因行人違法被追究交通肇事罪的相關案例。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認定行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取決于以下因素:
1、案發道路的具體情況;
2、行人是否違反了應遵守的交通規則;
3、如行人存在違法行為,與校車事故發生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二、行人交通肇事民事責任的認定
行人交通肇事民事責任需分情形認定。
1、行人違法發生交通事故致使機動車損害,行人自身未受損害,機動車一方可以依據民法通則第129條?“緊急避險”的規定,要求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即違法行人承擔民事責任。
2、行人違法致使與機動車發生事故,行人遭受損害,機動車未受損害,此時對于行人一方的損失,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向機動車一方索賠。
3、行人違法與機動車發生事故致使雙方均有損害的,對于行人一方的損失,可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向機動車一方索賠,但對于機動車一方的損害,是否可以向同樣受損害的行人進行主張,現有法律還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對此種情況一般不予支持。
4、機動車上第三人如果因行人違法發生事故而受損害,這時的責任分配問題比較復雜,受損害的第三人能否依據侵權責任法直接向行人主張侵權責任,取決于行人對違法行為可能產生的損害結果是否具有主觀過錯,以及行人違法行為與第三人受損害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說,我們可以了解到不止車輛可以形成交通肇事,而行人也是可以形成交通肇事的,也就是指行人違反交通法使車輛受到損害的情況。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注冊商標必須要有營業執照嗎
2020-11-27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有什么區別?
2021-01-15社會團體能否強行變更法人
2020-12-11交通事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7如何對移送管轄權裁定提出復議
2021-01-22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交通事故誤工費該誰出
2020-11-19無故辭退怎么找勞動仲裁
2021-03-15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應包括什么內容
2021-03-19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交強險保額怎么計算
2021-02-17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土地承包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