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
(2)在主觀上明知自己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在可以選擇不實施犯罪的情況下,雖不愿意但仍實施了犯罪行為。如果行為人被欺騙不知道自己實施的是犯罪行為,或者雖然知道自己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行為,但是其喪失了選擇不實施犯罪的意志自由,因為不具備共同犯罪故意而不構成共同犯罪。
(3)行為人是因為受他人脅迫而參加犯罪的。脅迫是指以對行為人或其親友以殺害、傷害、揭發隱私、損壞財物等相威脅,對行為人施加精神強制,強迫其參加犯罪。不過應注意區分受脅迫實施犯罪與緊急避險的區別。區分二者的關鍵在于看被迫損害的利益是否小于所保護的利益。如,他人以殺害相威脅,行為人在迫不得已的情況實施了盜竊行為。在實踐中,還應注意脅從犯向主犯的轉化,即第一次被脅從參加犯罪的人,在其后的共同犯罪中自愿參與犯罪,且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對這種共同犯罪人應認定為主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拆遷紅線范圍內的房屋能否加蓋加建
2021-03-20父母離婚小孩有自由選擇跟誰的權利嗎
2020-11-11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集資房買賣有風險嗎
2020-12-29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騙取生育津貼如何處罰
2021-03-17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靈活就業保險交多少年
2021-01-23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