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可由于房屋的所有人和使用人不同,在公房拆遷過程中必然會導致權益糾紛。因此公房拆遷如何確定補償權利人很重要。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一下未依據情勢變更而發生承租人變更的幾種情況:
1、原承租人健在,并且在征收時一直未變更過公房承租人姓名,那么承租人當然還是原承租人,因此,作為作為權利人征收補償給予其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2、原承租人在征收前已經死亡,但是其生前承租的房屋還一直由其家人或親人居住,而且也已經變更了承租人姓名,那么此時的承租人自然是變更后的承租人,且拆遷補償款也歸其有。這里面一般情況下,公房的承租人都是與原單位具有某種工作關系,基于此而獲得了公房的承租權,公房承租人對于所承租的公房的權利也不能以繼承的方式轉由其繼承人享有,只能通過變更的方式轉由符合條件的繼承人或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享有。公房承租人也不可以遺囑的方式對所承租的公房作出實體的處分。
依據北京市有關變更承租人的規定和原單位的規定,只有原承租人死亡或者生前外遷后符合一定條件才允許承租人變更,變更以后的承租人自然是權利的享有者。
3、原承租人死后或者生前外遷后未依法變更,公房由其共同生活的部分家庭成員繼續居住并交納房租,按規定早就應當辦理變更手續,但基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及時辦理變更承租人手續,還是原承租人的名義。那么,此時因承租人的死亡導致租賃合同終止,承租人資格喪失。
公房承租人的征收補償原本不是一個特殊的問題,在廢止了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也明確規定的,可到了2011年《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施行時,補償對象卻成了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權人這一類人,公房承租人的概念在新規中再也找不著了,因此到目前為止,在實踐中公房承租人依然面臨著征收時的補償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的問題。
根據規定,申請變更公房承租人的須滿足以下基本條件:1、原承租人死亡或外遷;2、與原承租人為同一戶籍;3、是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員;4、與原承租人共同居住二年以上;4、沒有其他住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可以遲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嗎
2021-01-06什么是公司破產程序終結
2021-01-11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醫療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標準
2021-03-11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保險合同的變更內容包括了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05交通事故車主拒賠幾天可起訴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