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視了成本價理念。
工程成本價是指從工程籌建開始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為止所開支的全部固定資產。一般認為,成本價有兩種概念:一是經評審的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較的社會成本價;二是企業自身決定的個別成本價。社會成本價作為控制低于成本的警界限,但當投標價低于社會成本價時不應一概作為廢標,而應對低于社會成本的報價進行詳細評審分析。據統計,這一警界限根據不同專業工程的直接成本加相應的管理費、規費、稅金設置風險控制價。以風險控制價作為警界限,低于此價應作廢標處理。目前推行的“最低價中標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營造了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但忽視了“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或未經詳細評審無法確定是否低于成本價。對于明顯低于控制價(標底)的沒有設置明確的界定和廢標條件,對于明顯的采用低于成本價中標的行為不進行干預,甚至因為對施工企業成本核定有難度時就放棄審查或管理。
2、評標委員會對投標報價缺乏詳細評審。
“評標委員會的商務專家應對商務報價的范圍、數量、單價、費用組成和總價等進行全面審閱和對比分析,找出報價差異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當某一投標報價與其他投標報價存在一定數量上的相同(或相似)時,由評標委員會根據比對結果和規則認定。我市的招標文件僅對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的數量、費用和算術誤差進行評審,而忽視了關鍵的主要材料數量和單價、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的綜合單價的評審和制約,從一定的角度來說,是目前低價惡性競爭和串標圍標的原因之一。
3、招投標市場管理機制不健全。
對報名參加投標而又無故不參加開標、遲到的企業尚缺乏相應的處罰機制,導致并產生了一批投標和開介紹信的專業戶,進行圍標串標、中標后賣買標的現狀。
4、缺乏對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及監管。
目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缺乏投資和建設的各自規范主體。由于投資和建設的主體基本上合二為一,相應就缺少了投資約束機制,造成政府對項目建設過程缺乏有效的外在管理和制約手段;而政府投資項目特別是公益性項目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性資金,資金是無償撥付和使用的,因此建設單位缺乏對資金使用效益的責任,于是“規模大、標準高、小而全”就成為建設單位追求的目標,造成政府投資項目往往會出現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投資超計劃的“三超工程”現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怎么做
2021-03-20老婆人在國外要離婚怎么辦
2021-01-04夫妻多久不同房算無效婚姻
2020-12-27杭州個體戶食品超范圍經營如何處罰
2021-01-15破產清算后還有債務怎么辦
2021-03-22撞到人受傷逃逸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1-26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