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由哪些組成
一、主體方面
在主體方面,轉讓人須為無權處分人,受讓人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當轉讓人無權處分該物時,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會受到侵害,才會存在犧牲原物權人的利益而保護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適用善意取得的必要。并且,受讓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保證第三人的行為是有效的,一個被撤銷或無效的行為就不存在對其利益的保護問題。
二、客體方面
在客體方面,從《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規定善意取得的客體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產以交付為其公示原則,不動產以登記為其公示原則。
三、主觀方面
就主觀方面來說,受讓人應當的善意的。所謂“善意”,主要指不知情,指行為人在為某種民事行為時不知存在某種足以影響該行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種心理狀態。對于認定這種“心理狀態”,我認為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受讓人是否有“知情”的義務,通過他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對轉讓人的了解程度,受讓人是否能夠判斷他的取得是善意的;其次,受讓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如果受讓人明知其取得該物的價格與實際價值相差極大,則可以認定為其行為出于“非善意”;最后,應當考慮交易的場所是否符合常理。需要強調的是,善意取得為即時取得,因此善意的準據時點原則上應為法律行為發生時即受讓財產時為準,至于事后知情與否,并不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
四、客觀方面
在客觀方面,善意取得必須依一定的法律行為而存在,這是善意取得的前提。受讓人通過交易從轉讓人處取得財產,而受讓人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支付合理對價”的法律行為。我國《物權法》中規定“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就充分說明了這種行為的性質必須的有償的,受贈、繼承等無償方式取得的物不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
善意取得既可以適用于動產,也可以適用于不動產,但法律規定禁止流通的動產或者不動產,如貴重金屬、毒品、麻醉品、國家專有財產、盜竊物、贓物等不適用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包括有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主體,在善意的情況下,取得動產和不動產。如有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申請注冊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家庭暴力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3-14兩個以上法院有管轄權如何處理
2020-12-26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1-01-23不愿報警車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1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