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益用地征地補償標準是多少?
一般情況下,公益事業用地是可以劃撥供地的,參見《劃撥用地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9號)。對比后,如果屬于劃撥供地的,用地單位需支付的費用為:征地補償費及地上建遷補償費后。前述費用為征地拆遷成本,所以,國家是將土地征為國有后無償提供給用地單位使用,不收取任何增值收益。
上述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一般按照“同地同價”的原則進行補償,也可參考當地公布的區片綜合地價進行補償。
征用耕地的,按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補償(其中土地補償費9倍,安置補助費6倍),畝產值按文件確定的標準執行,具體的補償標準為:旱地每畝1.8萬元,水地每畝3萬元,菜地每畝4.5萬元。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按《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305號令)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征地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征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用土地方案的實施。征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一般情況下的公益用地是可以享受到政府劃撥供地的,如果按照當時的情況還是必須要征收民眾的土地,征收耕地的補償標準是按照三年前的平均年產值的15倍左右賠償。政府支付了征地補償費用以后,然后再無償的把這些土地提供給用地單位使用,但是,拆遷民眾的土地必然要給民眾拆遷補償費,具體是多少取決于當地政府的方案。
征地補償協議書是怎樣寫的?
征地補償費計算方式
征地補償維權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注冊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2020-12-02主債務過期怎么解除抵押權
2021-03-25上海醉駕追究幾年刑事責任
2021-01-11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欠條和借條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沒有勞動合同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1-01-01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不出庭對判決有啥影響
2020-12-25撤銷強制執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人壽險的理賠知識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