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根據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刑事政策,設立了假釋制度,有利于實現我國刑法的任務和目的,促進犯罪分子改過自新。(若是法條分析題,此點要答出)
根據《刑法》81條規定,對犯罪分子適用假釋,須符合對象條件、限制條件和實質條件。
(一)對象條件。是指假釋只能適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他種類的刑罰,則因為性質、執行方式、或者無意義或無必要等因素而不適用假釋制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死緩犯被減為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釋條件的,可以適用假釋。
(二)限制條件。是指犯罪分子必須被執行一定刑罰后,在確有悔改、并不致再危害社會的情況下,才能適用假釋制度。惟有如此,才能保持判決的穩定性和法律的嚴肅性。根據《刑法》81條規定和有關司法解釋,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須執行原判刑罰1/2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須執行10年以上;而死緩犯減刑后假釋的,其實際執行刑期不得少于12年(不包括死緩2年)。至于減刑的間隔時間要求和起算日期都應當嚴格依法。
如果有政治、國防、外交等方面的需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也可不受上述限制。
另外,《刑法》82條規定,對于累犯及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三)實質條件。是指被適用假釋的犯罪分子,必須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根據有關司法解釋,所謂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方面情形。1認罪服法;2認真遵守監規,3接受教育改造;4積極參加文化、技術學習;5積極參加勞動,完成生產任務。所謂不致再危害社會,是指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一貫表現好,確有悔改表現,不致違法、重新犯罪,或是年老,身體有非自殘性的殘疾,并喪失作案能力。
此外,我們在把握適用假釋的實質條件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問題:1對未成年的罪犯的假釋在標準上可以比照成年犯依法適當放寬;2
對罪行嚴重的危害國家安全的罪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主犯和累犯的假釋,應依法從嚴把握;3對老年犯和非自殘性的殘疾犯的假釋,應注重悔罪的實際表現。除了法定的情形以外,對于有悔罪表現,喪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且假釋后生活確有著落的老殘犯,可以依法予以假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鑒定中是否扣車
2021-02-08交通事故訴訟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5普通合伙企業與有限合伙企業的區別
2021-02-06承兌匯票丟失如何掛失
2021-01-13醉酒駕駛有案底嗎
2021-01-22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發生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車損應當理賠多少錢
2021-01-03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