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罪的如何處罰
我國刑法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下列行為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死亡1人或重傷3人以上,負全部或主要事故責任;
(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
(3)造成公、私財產直接損失,負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超過30萬元。
2、下列情形可能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
(2)死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
(3)造成公、私財產直接損失,負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60萬元以上。
3、因逃逸導致受害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死亡的,可能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其關鍵要查清行為人是否有主觀罪過,是否實施了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與重大交通事故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等。倘若沒有違法行為或者雖有違法行為但沒有因果關系,如事故發生純屬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穿馬路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風暴、洪水等造成,則就不應以本罪論處。當然,事故發生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種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這里就更應該認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為對交通事故發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確實與行為人的違規行為具有因果關系,則才可能以本罪論處,否則,就不應以該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責任。
例如,行為人高速超車后突然發現前方幾十米處有人穿越馬路,便打方向盤試圖避開行人,但出于車速過快,致使車沖入人行道而將他人壓成重傷。此時,行人穿越馬路作為介入因素僅是發生本案的條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則是違章超速行車,因此應當認定行為與結果具有因果關系從而可以構成本罪。
要知道,交通肇事并不必然構成交通肇事罪,這還要看肇事者對事故承擔怎樣的責任,同時事故造成了怎樣的損害后果。因而,在發生交通肇事后,至少不用太擔心是否會坐牢的問題。若是造成的損害比較嚴重,建議盡快委托律師 幫助處理。看看要怎么做,才能爭取寬大處理。
最新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標準
交通肇事罪酌定量刑情節
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首起重大醫療糾紛依“法”辦結
2021-03-19征地補償標準不公布,我們可以在哪里查看
2020-12-28母子公司是否分立
2020-11-08傳喚意味著定罪嗎
2021-01-05中止探視權起訴狀的內容
2020-12-13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房屋抵押登記流程
2021-03-05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飯店試用期十天不給工資合法嗎
2020-12-26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