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輕微肇事逃逸追究嗎?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違法行為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可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2、《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九條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一)情節特別輕微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
(三)出于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
(四)主動投案,向公安機關如實陳述自己的違法行為的;
(五)有立功表現的。
二、怎么認定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場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則不能認定為此處的“逃逸”。所以認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
1、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綜上所述,輕微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也是屬于不告不理的案件,有些受害者在自己沒有記住逃逸者的車牌號的情況下,就稀里糊涂的選擇了默認,如果受害者自己不追究,交管部門不會主動介入。可是,報案之后,肇事逃逸者就有可能會被處以行政罰款,行政拘留和吊銷駕駛證的行政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的處罰標準
輕微肇事逃逸拘留多久,輕微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滴滴順風車殺人事件
2021-03-13征地拆遷程序究竟是什么
2021-03-25游樂場兒童受傷如何劃分責任
2021-02-26怎么投訴網站侵權行為
2020-12-30工作時間摔了一跤算工傷嗎
2020-12-11起草合同注意事項
2020-11-08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發生車禍有傷員怎么賠償
2020-12-12雙重除斥期間以哪個為準
2020-12-19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去境外務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09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如何完善再保險合同
2021-02-23某公司訴張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