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構成犯罪怎么處罰?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3條規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款第(1)至(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這里要注意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謂“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解釋》第4條規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解釋》,“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論上對“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諸多不同的觀點。本書認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態度應限于過失,因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為保持犯罪構成的純潔性,其加重構成的心理態度也應是過失。故《解釋》規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232條、第234條第2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二、怎么認定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場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則不能認定為此處的“逃逸”。所以認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
1、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駕駛員之所以必須要承擔刑事責任,并不是因為有肇事逃逸的這種情節,肇事逃逸構成犯罪是因為之前的交通事故本來就比較嚴重。不過,對于肇事逃逸的量刑也是劃分成了兩個不同的檔次。當然,也有些逃逸的駕駛員,在事后因為各種原因又能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量刑的時候會適當的考慮到這些情節。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賠償
肇事逃逸一定會拘留嗎,怎么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處罰規則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二手房能公證嗎
2021-01-12醫療事故中的醫生辭職了還有責任嗎
2020-12-25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關系特點有哪些
2020-11-18退休返聘人員出車禍有誤工費嗎
2020-11-30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理財產品需要申報個人財產嗎
2021-01-26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
2021-03-08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住宿時顧客車輛被盜老板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2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國企改制解聘職工經濟補償標準有何規定
2021-03-09最新的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5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