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16歲殺人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17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刑和附加刑兩刑事責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它只能獨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適用。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附加刑分為罰金、財產。對犯罪的外國人,也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主體
是指實施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或者單位。
第一,關于自然人,刑法規定只有達到一定年齡并且精神正常的人,才能成為犯罪的主體。
第二,關于單位犯罪主體,是指為牟取單位的非法利益,由單位負責人或者經單位集體討論決定,實施了《刑法》明文規定的單位犯罪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其中包括法人單位和非法人單位。《刑法》對單位犯罪基本上實行兩罰制,既處罰單位,比如判處罰金,又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只有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才實行單罰制。
主觀方面
是指《刑法》規定的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過失、犯罪的目的和動機。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犯罪的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我國是有未成年保護法的,在這個法律中是有相關規定未成年人殺人之后所需要承擔的責任的,一般情況下在達到了十四周歲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刑事責任能力,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找律師咨詢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糾紛調解能否涉及財產
2021-01-18民事糾紛房產拍賣償還順序
2020-12-30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征用土地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23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1-02-10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農村危房改造屬于征地拆遷嗎
2020-11-22平房拆遷補償標準每平方補償多少
2020-12-29準遷證一般幾日可以拿
2021-02-01拆遷安置房買賣可以過戶嗎
2020-12-07新鴻基斬獲廣佛兩大CBD舊改項目 林和村項目今年有望面市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