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辦理過程中,如發現按照《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撤銷案件、如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行政案件的,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行政處罰。
例如:打架過程中造成對方受傷,剛開始時因為傷勢嚴重,辦案單位認為可能造成輕傷以上傷害,將案件以刑事案件程序辦理并刑事拘留了嫌疑人,但經過救治,傷者的傷情穩定、且經法醫鑒定為輕傷以下傷情,依法應當撤銷該案件;但因為嫌疑人的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應當對其行政拘留,所以該案件轉為行政案件,對嫌疑人的刑事拘留轉為行政拘留(行政拘留的期限與被刑事拘留的已執行時間相折抵)
相關知識:
(一)拘留的決定
公安機關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承辦單位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拘留證》,然后由提請批準拘留的單位負責執行。
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的案件,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決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拘留的決定書送交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二)拘留的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必須出示拘留證,并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名、按指印。被拘留人如果抗拒拘留,執行人員有權使用強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決定拘留的機關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三)拘留的期限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根據以上規定,一般而言,公安機關對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長拘留期限是37天。
有問題需要溝通解決,要是對于其中內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進一步了解,建議您及時尋求律霸網在線律師的的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責任公司的分公司分立程序
2021-03-12申請強制執行結案了但沒結錢怎么辦
2021-03-09店鋪的營業執照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2-30店面拆遷超過24月未安置怎么補償
2021-02-09什么是律師風險代理,風險代理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公司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0-11-18擔保法司法解釋
2021-03-26財產保全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2-20投訴公交車怎么投訴
2021-02-16離婚可以用電話調解嗎
2020-12-31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財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05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