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目前對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規定中,尚存可能發生理解分歧的問題,已無法滿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護刑事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求,因而有必要從理論高度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以保證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內容以及領會其中蘊涵的法律精神能夠被清楚、準確地理解。
《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規定的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是司法機關辦理取保候審的法律依據,從法理上講,法定的適用條件無論是對適用者還是被適用者都應當是明示的并且應當是明確無爭議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國立法中普遍存在的因追求敘述簡練而造成發生理解分歧的問題在這些規定(特別是《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也同樣存在,而且這種理解上的分歧已經讓司法實踐中的司法人員和刑事訴訟當事人對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感到困惑,反映在實際操作上就是無法滿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護刑事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求。
因而準確地理解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內容以及領會其中蘊涵的法律精神,對整個取保候審制度的操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理解時要注意《刑事訴訟法》第72條中所謂的“可能判處”的具體含義】
這里“可能判處”的刑罰不是絕對地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文中的法定最高刑,也不是指該條文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某種罪名的法定最高刑,當然更不可能是法定最低刑。在現行的取保候審制度中“可能判處”的刑罰是指承辦案件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的刑罰,或者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事實應當適用的具體刑法條文對其可能具體適用的刑罰。
當然在最終適用時可能是最高刑也可能是最低刑,這是不確定的,一切都必須根據涉嫌的犯罪事實來決定,而絕不能簡單地以其涉嫌的犯罪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款中法定最高刑或最低刑作為其“可能判處”的刑罰。“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即指司法機關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已經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有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議庭成員必須參與開庭審理嗎
2021-01-24打官司要交些什么錢
2021-01-02知名的“網名”受保護嗎
2020-12-20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行
2021-01-15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購房解約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3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土地確權女兒可繼承嗎
2020-11-16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