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醫療活動中,醫患雙方的關系是不平等的,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享有更多的主動權,比如處置權、處方權等。但是醫患雙方關系在本質上是民事法律關系,應當處于平等地位。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處理醫療事故爭議應當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
就公開、公平、公正三者而言,公開是公正的保障、公正是公平的基礎。公平首先體現在醫患雙方在處理過程中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沒有額外的特權。其次,體現在權利與義務的統一。例如條例賦予了醫療機構予以諸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特定資料的保管權,同時也規定了醫療機構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條例的規定如實提供相關材料,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能進行所應承擔的醫療事故責任。再者,在適用法律上必須體現公平。不能針對同一個爭議事實對醫患雙方適用不同的法律。公正適用法律包括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程序上的公正是保證實體公正的前提,在醫療事故處理中,程序公正具有特殊的意義。比如,條例規定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的組成以及鑒定專家應當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等程序規定,目的是保證專家可以不受外部干擾,客觀地進行鑒定。通過隨機抽取這種程序機制達到公正鑒定進而公正處理的目的。實體上的公正,就是證據適用和法律適用的公正。在處理醫療事故爭議時,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搜集證據,并在證據的基礎上適用法律法規規定的相應條款。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正確處理。公開盡管是形式上的要求,但具有實質上的意義。按照法制原則,內部的規定不能調整外部的法律行為。也就是說,內部規定、文件不能作為司法機關判案和行政執法機關實施行政處罰的依據。在處理爭議時,要采取公開的方式,即公開程序、證據內容、適用的法律。
條例將處理造成患者死亡或二級以上醫療事故確定為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就是為了減輕當事人申請事故處理的路途之苦,減少因乘車、食宿而增加費用支出。將處理部門定在縣市兩級,既有利于處理部門調查取證,也方便當事人陳述自己的理由。及時、便民不僅僅只是一個節省時間和方便的問題,還有利于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將爭議緩解、解決,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法人可以不占股嗎
2020-12-22謊報警情“搞事情”?后果很嚴重!
2021-02-24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鑒定標準
2020-11-23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交通事故誤工費該誰出
2020-11-19重組家庭繼子女有沒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25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保險提醒、說明義務嚴格,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是什么
2021-02-10“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