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確責任界定:醫院搶救危重病患親屬可以不簽字
這份司法解釋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從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
2010年7月開始實施的《侵權責任法》在涉及醫療損害責任方面,明確緊急情況下醫療機構實施緊急醫療措施的內容。
該法第五十六條明確,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根據最高法研究室負責人的說法,實踐中對于如何認識該條中“難以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同意”以及緊急救助情形下的責任承擔問題分歧較大,亟需進一步明確。
在這份新出臺的司法解釋中,最高法明確了“不能取得患者近親屬意見”的五種情形,包括:近親屬不明的;不能及時聯系到近親屬的;近親屬拒絕發表意見的;近親屬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司法解釋稱,上述情形,醫務人員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立即實施相應醫療措施,患者因此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不予支持;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怠于實施相應醫療措施造成損害,患者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
最高法研究室負責人在解讀這條司法解釋時表示,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司法解釋對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且不能取得患者近親屬意見的情形作出細化規定的基礎上,本著鼓勵和維護醫療機構在患者處于緊急情況下積極施救的價值導向,規定對于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醫務人員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患者因此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時,對于醫療機構怠于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導致患者受到損害的,司法解釋也明確規定了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樣不僅有利于指導實務操作,有利于規范醫療機構行為,也有利于保障生命垂危等緊急情況下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維護其生命、健康權益。”這位負責人稱。
最高法明確責任界定:醫院搶救危重病患親屬可以不簽字,該條例的制定將會給醫護人員開展工作提供更好的幫助,也能夠減免部分醫患糾紛。在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的律師,需要進一步了解醫院搶救危重病患親屬可以不簽字內容可以直接詢問他們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是如何認定的
2020-12-13房租合同終止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11交通事故律師費怎么算
2021-01-05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怎么定性
2020-11-16盜用場地圖片侵犯什么權
2021-01-08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撫恤金遺囑怎樣寫才有效
2020-12-08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0-12-02哪些證據需要保全
2020-11-27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