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中債權受讓人是否承擔轉讓人的義務?
通常情況下案件中債權受讓人是應當承擔轉讓人的義務的。事實上世界上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由受讓人通知,由讓與人通知,由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這三種。每個國家采納的方式是不同的。目前我們國家針對債權轉讓人的問題是一個存在漏洞的觀點,需要后期進行完善。
二、由誰進行通知,世界上大致有三種立法例
其一,由受讓人通知,如《法國民法典》及《意大利民法典》(《法國民法典》第1690條;《意大利民法典》1539條);
其二,由讓與人通知,采此做法者如日本民法(第467條);
其三,由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采此做法的如瑞士債務法(《瑞士債務法)第167條)及臺灣民法典(第297條)。
一般認為,我國《合同法》限定只能由債權人通知的是過于狹隘了,構成了法律漏洞,可以通過目的性擴張予以填補,允許受讓人也作為通知的主體,從而有利于靈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但從保護債務人履行安全的角度考慮,受讓人為讓與通知時,必須提出取得債權的證據(jù)。(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3版P475-476)。
與此同時,根據(jù)法釋【2001】12號第六條規(guī)定,金融資產(chǎn)管理公司受讓國有銀行債權后,原債權銀行在全國或者省級以上有影響的報紙上發(fā)布債權轉讓公告或者通知,也是有效的通知辦法。
另外,如果受讓人和債權人訴訟前均未通知債務人,而只是受讓人在訴訟中通過起訴狀的方式或者出示證據(jù)的方式向債務人主張債權,是否能達到通知的效果呢?應當認為,只要債務人尚未清償債務,受讓人通過起訴狀的方式通知到了債務人,或者在庭審中通過出示取得債權的證據(jù)等方式主張債權的,均可以達到通知的效果(實務中有少數(shù)判例認為不可以,但也有相反的判例)。
三、法院認為應當允許受讓人作為通知主體的法律依據(jù)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9)一中民終字第14660號
《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jīng)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根據(jù)該條法律規(guī)定,債權轉讓只要通知債務人,該轉讓對債務人就產(chǎn)生法律效力,并且法律并沒有限定通知的主體,因此債權的受讓人通知債務人也是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本案中,焦建立雖稱沒有接到過債權轉讓的通知,但全品公司就債務履行問題起訴焦建立的行為本身就可以視為合同法意義上的“通知”,并且全品公司在原審過程中也提交了其與全品文化公司簽訂的《債權轉讓協(xié)議》,因此全品公司已經(jīng)履行了通知債務人焦建立有關債權轉讓事宜的法定義務,該債權轉讓行為對焦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焦建立理應向全品公司支付其拖欠的購書款。(注:該觀點與臺灣民法典第297條第2款一致:受讓人將讓與人所立之讓與字據(jù)提示于債務人者,與通知有同一之效力。但在實務中,亦有法院認為訴訟中的提示系舉證行為,沒有通知的效果)
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2011)徐民二(商)初字第1215號
法院認為,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jīng)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債權讓與應由債權人通知債務人,但也可允許受讓人作為讓與通知的主體。為保護債務人履行安全,在受讓人通知的場合,單純的口頭形式尚不為足,受讓人必須提出取得債權的書面證據(jù),如債權轉讓協(xié)議、讓與公證書等,否則債務人可以拒絕履行。
(2006)豫法民二終字第232號(本案改判(2006)鄭民四初字第74號判決,見上文)
根據(jù)《合同法》第八十條的規(guī)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回,但經(jīng)受讓人同意的除外。由于債權轉讓的內(nèi)容是債權,必然涉及到債務人向誰履行債務的問題,為便于債務人適當履行債務,債權轉讓的事實是否及時通知債務人,直接影響受讓人的利益,故雖沒有為受讓債權人設定通知義務,受讓人主動進行通知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債權受讓人通知到債務人后,該債權的轉讓應對債務人發(fā)生法律效力。
對于債權人是否需要承擔轉讓人義務的問題,許多國家已經(jīng)對于此爭論了很久。目前世界上對于該問題持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需要承擔、一種認為不需要承擔、另一種則認為由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比較穩(wěn)妥。這在我國是一個一直沒有完善的法律問題,希望能夠早日解決。
什么是債權人免除債務
公司清算時怎么保護債權人權利
債權人是什么意思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事故中對醫(yī)療機構的處罰有哪些
2021-01-31游樂園游玩死亡景區(qū)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25刑事案件調(diào)解撤案條件是什么
2021-02-20離婚財產(chǎn)分割起訴狀受理收費多少錢
2021-03-06財產(chǎn)保全必須提供對方賬戶嗎
2020-11-15工傷醫(y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房產(chǎn)出租了,房子還能買賣或抵押嗎?
2021-02-22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農(nóng)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房主房產(chǎn)證不滿兩年如何過戶
2020-12-12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qū)別
2020-12-27勞動合同訂立的程序規(guī)定
2021-03-23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lián)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產(chǎn)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人身保險內(nèi)容有哪些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