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合同簽署不合理等問題產生糾紛,此時權益受到侵害的一方可行使抗辯權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阻止另一方繼續實施侵權行為。但很多人都對抗辯權存在誤解,認為抗辯權單方行使即可,侵權的另一方無權使用抗辯權。那到底抗辯權是不是單方行為呢?下面由律霸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一下。
一、抗辯權
抗辯權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二、抗辯權是否為單方行為
只有一方當事人行使請求權,另一方當事人才可能對此進行抗辯,否則“對抗”就無從談起。比如同時履行抗辯權,《德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六條規定:“因雙務契約而負擔債務者,在他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之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的義務者,不在此限。”《日本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也規定:“雙務契約當事人的一方,于相對人履行其債務前,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但是,相對人的債務不在清償期時,不在此限。”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因契約互負債務者,于他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之義務者,不在此限。”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從以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規定可以看出,只有在負有同時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請求履行時,另一方才可行使抗辯權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否則就不能行使抗辯權。再比如時效完成抗辯權,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時效完成后,義務人可以拒絕給付。”我國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的學者建議稿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這里,“義務人可以拒絕給付”,是以“時效期限屆滿”,權利人請求給付為前提條件。如果沒有“請求”,那么就沒有“拒絕”即抗辯可言。
從以上介紹中,我們了解到了抗辯權的基本知識與定義,認識到抗辯權的行使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即需要有一方行使了請求權。所以抗辯權單方是無法行使的,其行使需要雙方責任人共同參與,在雙方簽訂合同下,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使用抗辯權來拒絕合同上相應義務的履行。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尋釁滋事罪與其他聚眾擾亂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2020-11-24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訂婚后男方爽約彩禮需要退回嗎?
2021-03-13侵權賠償協議能否約定管轄
2020-11-23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工傷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1-03-10餐飲業給員工簽合同包含哪些保險費用
2020-12-28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林地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0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登記對抗
2021-02-27土地承包都經常出現哪些法律法規問題
2021-01-16企業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計算
2021-03-08遇到電力公司協助斷電逼遷,如何維權
2021-01-26在征地公告發布前種樹能不能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