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人不慎遺失自己重要的物品,這時候撿到東西的人就由歸還的義務的。很多時候,拾到東西不歸還想占為己有是就是我們聽說的不當得利。那么,拾得遺失物構成侵占罪會受到什么處罰?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下具體的內容吧。
拾得遺失物未交還失主會受到什么處罰
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第2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我國物權法第10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該法第111條還規定:“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拾得遺失物如何處理
遺失物,是所有人遺忘于某處,不為任何人占有的物。遺失物只能是動產,不動產不存在遺失的問題。遺失物也不是無主財產,只不過是所有人喪失了對于物的占有,不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喪失對于物的占有的情況,則有種種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種原因遺失;還有其他的情況,
例如直接占有人(承租人)將物(租賃物)丟失,對于間接占有人(出租人)即所有人來講,是為遺失物。再如無行為能力的所有人將物拋棄,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權的拋棄,而只是喪失占有,是為遺失物。但是,所有人為了安全的目的或其他考慮,將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隱秘的場所,這時所有人并沒有喪失對于物的占有,因此并不是遺失物,如果因年長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則為埋藏物或者隱藏物。
民法通則對漂流物、失散的飼養動物與遺失物在同一條中作出規定,這是視遺失物、漂流物及失散的飼養動物有同一法律地位。所謂漂流物,是指所有人不明,漂流于江、河、湖、海、溪、溝上的物品。而飼養的動物,多是指人們飼養的家禽、家畜而言,如雞、鴨、牛、馬、羊等。這類動物如果走失,所有人喪失對于物的占有,就是遺失物。至于馴養的野生動物逃逸,所有人還在繼續有效地進行追索,如馴養的鷹飛走,所有人正在用其他馴鷹追捕,其他人就不得隨意侵犯。但是如果馴養的野生動物回復其自然狀態,如馴養的鹿逃回大森林,就不再構成遺失物。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失主。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失主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失主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失主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失主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失主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遺失物如果通過轉讓被第三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受讓人 (第三人)之日起2年內向第三人請求返還原物,但第三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第三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第三人支付所付費用后,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拾得遺失物未交還失主的話是很可能被處罰或者進行賠償,一般是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數額比較大的話很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小編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如果撿到別人的東西時要立刻報警,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職務侵占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侵占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職務侵占罪司法解釋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患者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1-01-18注冊商標被注銷后還有補救措施嗎
2020-12-12如何處理非機動車交通事故
2020-12-08結婚自由的保護措施有什么
2021-03-16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員工勞動關系轉移有補償金嗎
2021-01-14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