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撤訴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民法通則》第4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這表明,為一項民事行為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具體說來,當事人申請撤訴,須不是因為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的脅迫、欺詐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不是因為身處困境而作出的無奈之舉,更不應是法官出于某種考慮而對當事人的要求,而應是正常情況下,當事人完全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的意思表示。
(二)、撤訴必須不損害對方當事人之合法權益
對方當事人“因應訴而取得之消極的確定權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同等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原告申請撤訴,不僅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還將涉及到對方當事人對其權利的處分。如:原告誤以為自己是權利人而起訴,迫使被告不得不花費不菲的律師費,不得不花費人力、財力和時間去調(diào)查取證,所有這些損失,被告將在勝訴時獲得補償,在某些特殊案件中,因其成為被告而受損的名譽也會得到恢復。但如果原告撤訴了,不公平的待遇就非常明顯了,因為這樣不但使被告失去了在這一訴訟中勝訴的機會,還會使原告逃脫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原告起訴,被告就得被動地應訴,原告撤訴,被告就得被動地退出”的局面應通過立法得到改變,當原告撤訴損害了被告之權益時,除非得到了被告的允許,否則法院應裁定不許原告撤訴。被告不同意原告撤訴的,應提出充分的根據(jù)和理由。
(三)、撤訴行為必須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和公序良俗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訴法的意見第161條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撤訴……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撤訴……。”結合《民法通則》第58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撤訴行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裁定不準撤訴:
1、雙方惡意串通撤訴,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如實體法規(guī)定違法合同的處理除返還原物或賠償損失外還要追繳財產(chǎn),若雙方違法,應沒收雙方所得財產(chǎn),收歸國庫。所以若雙方惡意串通規(guī)避法律責任,從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時,理應不準撤訴。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竊罪加重處罰情節(jié)金額如何認定
2021-02-12行政訴訟時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0-11-19已經(jīng)注冊的禁止地名有效嗎
2020-12-31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性質(zhì)如何
2020-12-03小區(qū)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申請執(zhí)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產(chǎn)品供貨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0-11-08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diào)崗并降薪
2020-11-30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qū)別
2020-12-13私人企業(yè)疫情期間要發(fā)工資嗎
2021-01-03經(jīng)驗介紹:紐約人壽的壽險分銷與專業(yè)代理
2020-12-17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財產(chǎn)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