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情況口頭承諾能推翻合同嗎
1、口頭承諾和合同都有效,都可以為準。
2、《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可見,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之外,口頭的承諾也算是合同,也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但最大的問題是一但發生爭議,不利的一方就可能不承認他的承諾,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法院也難以支持。
二、口頭承諾也是一種合同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
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精神之體現。法律的淵源來自于一個國家的社會道德,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而不立”。這亦體現了,社會道德與法律對于信守承諾的看重!
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恐怕維權方面講面臨巨大障礙。
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是在實踐之中還是法律方面,都盡量主張將相關承諾落實與紙面上。
關于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只要在其行為實施之時,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下
該民事法律行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約束力。
簽訂合同就是保障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合同的類型有電子合同、紙質合同以及口頭合同,電子的和紙質的是有證據的,在有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可以當證據也可以當賠償依據,但是口頭的這個證明起來就比較難一些,建議簽紙質的。
口頭合同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口頭合同法律效力是什么?
口頭合同是否有效,口頭合同有效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行政賠償步驟是什么
2021-02-20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外貿公司老板要員工逃稅,員工有罪嗎
2020-11-24攝影作品著作權侵權投訴程序
2020-11-30網上炒股注意事項
2021-01-24宅基地侵權糾紛答辯狀如何寫
2020-11-14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開發商一房二賣怎么處理
2020-11-20服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意思一樣嗎
2020-12-15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干15天辭職有工資嗎
2020-11-12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人身侵權與保險理賠是否兼得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