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解除后如何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解除后,合同關系解除,就不存在違約責任。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所以,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不表現為違約責任,而是一種民事責任,主要包括不當得利返還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
二、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有哪些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于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此即債務人拒絕履行,也稱毀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它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無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中非屬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當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予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履行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對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為重要,如債務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實現,于此情形,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也應如此。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針對某些具體合同規定了特別法定解除條件的,從其規定。
若是合同因為違約行為而導致解除,雖然其中存在違約的情況,但畢竟此時合同已經被解除,雙方的權利義務也不復存在,因此就不要再繼續追究違約責任。于是按照規定,此時并不會再表現為違約責任,而是轉變為民事責任。在承擔的時候,就可以要其之前違約的一方恢復原狀、采取補救措施,就造成的損失也可以要求作出賠償。
合同解除后的違約責任還需要承擔嗎?
合同違約方能否主張解除合同
單方解除合同需多少違約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8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2021-03-23何為婚姻自由
2020-12-30強制執行怎么申請拘留
2021-03-24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未遂狀態
2020-12-29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九條
2020-12-31復效
2020-11-14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該補償多少錢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