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
對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在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以前,應當聽取公安機關、被害人的意見。
一、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
第二百八十二條對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在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以前,應當聽取公安機關、被害人的意見。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安機關要求復議、提請復核或者被害人申訴的,適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百八十條的規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
第二百八十三條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由人民檢察院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強管教,配合人民檢察院做好監督考察工作。
“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為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從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日起計算。
二、適用附條件不起訴的前提條件和控制范圍
作為一種裁量不起訴形式,附條件不起訴是檢察官的自由裁量權運用于不起訴案件的具體表現,是裁量權與不起訴權的有機結合。附條件不起訴的基本特點就在于它的附條件性,這一特點自然將它與法定不起訴、證據不足不起訴、酌定不起訴、暫緩不起訴等區別開來。最為明顯的是,附條件不起訴是國家在保留刑罰權的前提下,由檢察機關作出的對刑罰處罰權的有條件放棄,因此,它與法律明確規定放棄處罰權的法定不起訴是有較大區別的。它與酌定不起訴、證據不足不起訴也存在區別。酌定不起訴和證據不足不起訴并不必然要求附帶條件,而在附條件不起訴中,所附條件是否具備決定著不起訴能否最終實現。此外,它與暫緩不起訴也是有區別的,后者主要表現在一個“緩”字上,而不是體現在“附條件”方面。可見,用其他任何一種裁量不起訴的適用條件來替代附條件不起訴的適用,都無法使這一制度達到圓滿、準確、合理的應用,必須根據法律的明確規定以其自身的基本要求來確定應當適用的前提條件。筆者認為,對未成年人適用附條件不起訴處理的案件,至少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其一,案件達到了構成犯罪的標準,即行為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中各條所規定具體犯罪的構成條件。這些條件包括:基本犯罪事實已經查清,主要證據確實充分,被不起訴人實施的行為在刑法上已經符合犯罪構成的標準。符合犯罪構成的標準,說明犯罪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已經達到了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個罪標準,在定罪方面已經不成問題。根據修改后刑訴法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對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該條的立法旨意就在于明確要求對依照。附條件不起訴處理的案件必須是構成犯罪的案件。
其二,具有悔罪表現。悔罪表現是一個抽象性的問題,試圖在立法中設定一個準確無誤的標準是很困難的,而且司法實踐中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參考細則。筆者認為,對犯罪分子悔罪表現的觀察,主要應當立足于考察犯罪后行為人的主觀態度。行為人的主觀認罪態度是在內心開始醒悟自己的錯誤后所作出的行為選擇。如果行為人雖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但沒有任何具體的悔罪表現,說明他還沒有最后決意真正悔罪,司法實踐中也無法判斷他是否確實悔罪。司法實踐中在認定犯罪行為是否具有悔罪表現時,主要是根據行為人犯罪后的以下表現來確認:是否自動投案;是否具有自首、立功表現;能否主動坦白認罪,配合偵查、檢察機關處理案件;是否自動消除由于犯罪行為而產生的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等若干方面。
其三,沒必要考慮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等因素。根據修改后刑訴法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只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屬于可能被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悔罪表現的情況,都可以附條件不起訴。所以,對這些輕微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檢察機關在考慮對其適用附條件不起訴時,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和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不需要納入考慮范圍。
其四,需要考慮來自偵查機關和被害人的要求和意見。對未成年人實行附條件不起訴,其價值取向在于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促使司法活動朝著現代文明、輕緩的方向發展。從偵查機關方面看,除了在附條件不起訴作出時需要參酌偵查機關移交起訴的意見外,還應當設置專門的程序來征詢偵查機關的意見,并且將其意見附錄于公訴案卷之中。從被害人方面看,主要是考察被害方對附條件不起訴案件所持的態度。在一些由于加害人的犯罪行為造成被害方嚴重傷害的案件中,檢察機關還應當從立足實現附條件不起訴的努力出發,動員或促使加害人主動向被害人賠禮道歉、賠償損失,通過真誠的悔罪態度取得被害人的諒解。筆者認為,還可以參酌刑事案件和解程序中的做法,讓被不起訴人與被害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使被害人的合理要求得到實現,保證附條件不起訴程序的正常進行。
附條件不起訴,是指檢察機關對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認為可以不立即追究刑事責任時,給其設立一定考察期,如其在考察期內積極履行相關社會義務,并完成與被害人及檢察機關約定的相關義務,足以證實其悔罪表現的,檢察機關將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如果您對附條件不起訴還有相關問題,可以向律霸網的專業律師提供您更加詳細的情況,確保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人事爭議的組織機構有什么
2020-11-15貸款融資可以置換股權嗎
2020-11-09沒收個人財產包括違法所得嗎
2020-12-09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醫療糾紛二審多長時間
2021-03-15河南偃師仲裁中心職工確認勞動關系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1-19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車輛沒過戶怎么簽免責合同
2021-03-04辭職在下個月發工資合法嗎
2021-01-24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怎樣成立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11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怎么確定交通保險理賠金額
2020-12-02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1-12投保人的定義,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