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糾紛訴訟申請人有哪些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申請事項不同申請人也不同,例如在申請回避時,申請人是案件的當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如果是申請強制執行的,申請人為原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七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第一百零一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采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后,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什么是民事訴訟當事人
當事人是由于實體法上的權益發生糾紛,或與特定的法律事實有直接關系而進入訴訟,并受法院裁判拘束的人。簡單的說就是直接可以參與到民事訴訟的人,跟民事訴訟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的人。
民事訴訟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人,稱為原告。與原告相對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權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并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稱為被告。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是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他人之間正在進行的訴訟的人是第三人。不以自己的名義,而以他人名義進行訴訟的人,如訴訟代理人,不是民事訴訟當事人。雖然以自己的名義參與訴訟,但不受法院裁判約束,沒有利害關系的人,如證人、鑒定人,也不是民事訴訟當事人。因不同的訴訟階段和程序而有所不同。在第一審的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中,稱原告、被告;特別程序中稱申請人。在第二審程序中,稱上訴人、被上訴人。在再審程序中,適用第一審程序的,稱原告、被告;適用第二審程序的,稱上訴人、被上訴人。在執行程序中,稱申請人、被申請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申請事項不同申請人也不同,例如在申請回避時,申請人是案件的當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如果是申請強制執行的,申請人為原告。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商業承兌背書人有追索權嗎
2021-02-02共同居住與共同共有是一樣的嗎
2021-01-13商業銀行授信中設置歧視性要求怎么辦
2021-01-23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意外事故保險的賠付是怎樣的
2020-11-30保險公司的押金會退還嗎
2021-01-14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人身保險的特點
2020-12-13什么是商業代理?
2021-02-11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