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違法行為發生。
違法行為是行為人實施了違反我國《行政許可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這種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非虛構的。
這里的行為包括積極的作為和消極的不作為。違法作為是指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的不作為是指沒有作法律所要求的行為。不論是作為的違法,還是不作為的違法,都具有客觀性,都不同于人們單純的思想活動。因此,必須嚴格區分思想問題與違法犯罪行為的界限,確認違法必須以人的行為作為客觀依據。
2、違法行為必須是在實施行政許可和監督檢查行政許可過程中發生的。
從行為發生的時間分析,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必須是在實施行政許可活動和監督檢查行政許可的過程中,包括行政許可的申請人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審查申請材料、派出工作人員調查取證,被許可人不配合監督檢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經行政許可擅自從事依法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活動等。這些都屬于在行政許可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違法行為。
3、違法行為人存在主觀上的過錯和過失。
違法行為人在主觀方面存在過錯或過失,而非意外或不可抗力。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其行為違反了行政許可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而希望或放任這種違法的結果的發生;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的違法性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雖預見但輕信這種行為不會發生相應的結果。
但是,故意和過失在不同的法律領域中具有不同的意義。在刑事法律領域中,行為人故意和過失的心理狀態是判定其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也是區別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罪輕與罪重的主要依據;在民事法律領域中,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律領域中,實行“過錯推定”的方法。羅豪才認為:“一般只要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就視其為主觀有過錯,不必再深究其主觀因素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p>
4、違法行為的主體必須和行政許可活動有一定關系。
在行政許可過程中,可能成為違法主體的有:實施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申請人和被許可人,與行政許可有關的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分別押給兩家公司還不上了怎么辦
2020-11-28企業變更后員工合同怎么辦
2020-11-18商標申請階段可否主張侵權
2020-11-17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家庭暴力離婚賠償多少
2021-03-12家庭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0-12-22沒拿房子抵押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25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020-11-29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30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財產保險合同如何分類
2021-02-16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