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不當得利返還利息合法嗎
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所以收取不當得利返還利息合法。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92條中表述為:“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該法律條款中包含了構成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成立的四項基本要件,即一方獲利;一方受損;獲利無法律上原因;獲利與受損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四項要件,是檢驗不當得利是否成立的基本標準,也是確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基本法律事實。
(一)一方獲利
首先,關于不當得利制度中的“利益”,學界有兩種學說:一種認為必須是財產利益,另一種認為不應局限于財產利益。還應當包括精神利益。筆者認為,精神利益不是有形的而是無形的,所以證明起來有很多方面困難,在確定歸還數額方面也存在較大難度。對照各國立法中關于不當得利的規定,它們大多數以“利益”字樣表明,并未作具體的描述,當然也有他國法律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法典》第356條,將精神利益非常明確的規定不屬于此處“利益范疇”。參考各國立法現狀和不增加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實際運用的復雜性,本文討論的的不當利益不包含精神利益,專指括物質利益。
其次,對于“獲得”的理解。一方獲得利益,也就是自己利益有所增加。此處如何理解“增加”,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利益“增加”應當以當事人整體財產的增多為標準,該觀點主要以史尚寬先生和孫森焱先生為代表。第二種觀點認為,利益“增加”應當以具體行為所引起的具體財產增加為判斷標準,而非整體財產增多。該觀點主要以王澤鑒先生為代表。筆者認為,第二種觀點更為合理。因為如果以第一種觀點理解,那么很多沒有法律依據的利益變動,將會有了合法外衣,其會打著“整體利益平衡”的幌子非法轉移利益,這就違背了不當得利制度的公平原則基礎。
最后,不當利益的取得方式不應做嚴格限制,可以有多種途徑,可以是法律行為,也可以是事實行為;可以是獲利者的行為,也可以是利益受損人的行為;可以是當事人的行為,也可以是案外人行為更可以某種自然事件。但無論利益取得的方式如何多樣,其表現方式也就兩種:一是消極得利;二是積極得利。消極得利是指積極財產本應減少的未減少,消極財產本應增加未增加,如預期的支出實際未支出,預期的負擔實際未負擔以及預期抵押的物權實際未抵押等。積極得利表現為消極財產的減少和積極財產的增加,消極財產的減少體現為債務的消滅,擔保之債的滅失;積極財產的增加體現為接受贈與取得所有權、債權轉讓取得債權等。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收取不當得利返還利息合法的一些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班時間腦梗如何賠償
2020-12-08婚前財產離婚后能分嗎
2020-12-26探視權包括接走孩子嗎
2021-01-10合同詐騙是怎么處罰的
2021-01-03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員工提供虛假資料可解除合同嗎
2021-03-20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車撞人保險沒賠付需墊付嗎
2020-12-12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