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因管理的含義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損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僅為他人),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法律事實。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為管理人;事務被管理的人,為本人。無因管理之債發生后,管理人享有請求本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的債權,本人負有償還該項費用的債務。無因管理是一種法律事實,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無因管理之債的產生是基于法律規定,而非當事人意思。
二、不當得利的含義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應負返還的義務。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三、兩者的區別
1、解決問題不同
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而管理他人事務,便在管理人與本人之間形成一種社會關系。法律欲想最佳地調整這種關系,則至少應規定如下問題:管理人以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管理事務支出的必要費用,應有權請求返還;管理人因管理事務所獲得的利益,有義務交還本人;在可能的情況下,管理人有義務把管理的事務的事實及進展情況及時通知本人;管理人違反上述義務給本人造成損害時,應承擔賠償責任;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受到其他損失時,有權請求本人予以賠償。這些內容只有無因管理制度才能包攬。而不當得利制度只能解決其中的管理費用的償還和因管理事務所獲利益的返還,其他問題無法涉及。
2、制度目的不同
不當得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因此在受益人為善意時,返還的范圍僅僅以“現存利益”為限,如果受益人未獲利益或因其善意使所獲利益喪失,則不存在返還問題。無因管理中,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很可能支出必要費用,但卻未必獲得利益。若以不當得利制度取代無因管理制度,則不利于對管理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3、制度意義不同
無因管理是立法鼓勵助人為樂、危難相助、見義勇為風尚的產物,其制度意義在于劃清侵權行為和互相幫助行為的界限。相形之下,不當得利制度就不具備同樣的目的與功能。
在判斷一個法律現象是無因管理還是不當得利時,還可從主觀角度予以判斷:如果行為人是為了他人利益而進行管理行為,則屬于無因管理,如果行為人在主觀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客觀上給他人帶來利益,給自己帶來不利益,則構成不當得利。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或是還有其他疑問,歡迎您在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自訴案件的辦理流程怎樣的
2021-02-21醫療過錯十級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公司章程規定不設股東會能否召開臨時股東會
2021-03-04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參加商業活動中死亡,商家有責任嗎
2021-03-17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9現在購房是好時機嗎
2021-01-10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