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司法規定的高級人員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一般而言,他們負起公司例行公務的種種責任,也擁有來自董事會或主要股東所授予之特定的執行權力。有部份企業為強化他們的職權等,會另外授予他們執行董事的職銜。而如果他們本身就是合伙人或股東,執行董事也是他們另一個重要的職稱。雖然他們要負起例行公務的責任,然而主要職司實是行政管理或重大公司政策的執行等。
公司法規定的高級人員任職限制內容有哪些
由于高級管理人員對于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業績效益負有重要的責任,公司法對他們的任職資格有較為嚴格的限制性條件。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1.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2.因犯有貪污、賄賂、侵占財產、挪用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5年;
3.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并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3年;
4.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并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3年;
5.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
上述各項規定,適用于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高級管理人員如果在任職期間出現上述情形的,公司應當解除其職務。
公司董事會聘任高級管理人員,均應遵守上述規定的條件。如果公司未按上述條件聘任高級管理人員,則該委派行為、選舉行為和聘任行為無效。
義務與責任
一般而言,對于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公司的關系,普通法系國家視之為信托關系,大陸法系國家視之為委任關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其特殊身份,知悉公司的經營狀況乃至商業秘密,為防止其利用身份優勢謀取個人利益而損害公司利益,無論哪一種法律體系,基于平衡利益沖突、保護公司利益的目的,均肯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對公司承擔忠實義務。所謂忠實義務,本杰明?內森?卡多佐(Candozo)法官曾如此界定:“董事不得以犧牲任何公司利益為代價而獲得個人利益,也不得以同董事所享有的權力相沖突的方式取得個人利益,不得為了個人利益而將那些就公平而言應屬于公司的機會據為己有。”
競業禁止義務實乃忠實義務的具體內容之一,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內承擔管理公司事務的職責,忠實義務要求其為實現公司的最大利益盡心竭力,如果他們同時處于公司競爭者的地位,將導致其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的沖突以及利用任職公司的便利,篡奪商業機會同公司競爭的可能,公司的最大利益將難以實現,故各國公司立法無一例外的規定了競業禁止。
1、“競業禁止是指對與權利人有特定關系之人的特定競爭行為的禁止,”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所負有的競業禁止義務,是指在管理公司事務、執行公司業務時或在擔任公司職務期間,不得為自己或第三人的利益,非法從事同公司競爭之業務的義務。我國《公司法》第147條第1款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第148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員不得有“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的行為。
2、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第一,有關民事責任《公司法》中關于競業禁止義務的規定,是法律直接作出的強制性規定,該義務為法定的不作為義務,義務人違反該規定而為競業行為,則構成對公司權利的侵犯,應當對公司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公司在其章程、員工守則或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簽訂的任用合同中對競業禁止義務作出了約定,則競業行為構成侵權與違約的竟合,公司得選擇于己有利的法律依據,來決定追究義務人的違約抑或侵權責任。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違反競業禁止義務而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3、將競業所得收入上交公司所有《公司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此為公司行使歸入權的法律依據,在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從事競業活動而取得收入(包括金錢、其他物品等)時,公司可據此規定直接行使歸入權將該收入收歸公司所有,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將該收入上交給公司,若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拒絕上交,則公司可訴請法院判決將該收入歸于公司所有。歸入權的行使以義務人因競業行為獲得收入為前提,但并不以給公司造成損失為條件;值得指出的是:為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交易安全,歸入權的效力僅限于公司與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之間,不得對抗與該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進行交易的第三方,即并不能當然地使交易行為無效。
4、停止競業行為公司享有請求行為人停止競業行為的權利。
5、賠償損失如果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其競業行為給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不論其是否從競業行為中獲取了收益,都應向公司賠償損失,盡管《公司法》并未直接賦予公司以損害賠償請求權,但賠償損失是《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之一;若公司享有多種形式的請求權,會增強對其合法利益的保護力度,從競業禁止制度保護公司利益的角度出發,公司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乃應有之義。需要注意的是:在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競業活動中獲得了收入且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出現公司的歸入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的法律現象,如果公司行使歸入權后,其損害未能得到全部彌補,則公司可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只不過賠償數額應除去行使歸入權所得方顯公平,若公司選擇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應對損害的事實、程度承擔舉證責任。
6、公司內部處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公司存在著特殊的民事法律關系,比如委任契約關系等,若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履行忠實義務,違反法律的規定或與公司的約定,從事與公司競爭的營業,公司可依據其章程、員工守則或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簽訂的任用合同中的相關約定,行使解任、除名等處分權,以消滅雙方之間的委任關系。
7、民事責任僅是對民事權利主體的事后救濟,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的行為除了損害公司的合法權益外,也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是一種廣義的不正當競爭,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故在一定情形之下,有必要對其施以刑事制裁。我國《刑法》第165條規定:“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其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不包括經理以外的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并且該罪名僅適用于犯罪主體嚴重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或特別巨大的情形,對于非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同類情形,我國刑法并未作出規定,依據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非國有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的行為,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不存在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的問題;另外,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其管理公司事務,往往知悉公司的商業秘密,若其在競業活動中,非法泄漏、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掌握的所在公司的商業秘密,構成了對公司的商業秘密的嚴重侵犯,還應當按照《刑法》第219條的相關規定,追究其侵犯商業秘密的刑事責任,從刑法關于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規定來看,只有在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故意且在后果上給權利人造成了重大損失時才構成該罪。
綜合上面的介紹,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什么是公司法規定的高級人員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抵押貸款到期已還檔案是否可以銷毀
2021-01-0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員工不能勝任工作調崗能降薪嗎
2021-02-20申請再審,律師費是否另算
2021-01-09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范本
2021-01-03新三板定向增發的流程
2020-11-28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交通事故可否異地起訴
2020-12-08對銀行抵押的房產法院能查封嗎
2021-01-21妻子起訴要回購房款
2021-03-19放棄繼承權聲明書要公證嗎
2021-03-19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工作合同實習多長時間
2021-03-16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