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要是惡意逃債怎么處理
《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必要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是本條關于債權人撤銷權的規定。
1、債權人對債務人必須存在有效的債權。這是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前提和基礎。
2、債務人實施了一定的處分財產的行為。《合同法》第七十四條將可以撤銷的債務人處分財產的行為限定再如下范圍:債務人放棄債權的行為,債務人無償或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的行為。
3、債務人的行為必須有害于債權。所謂有害于債權,是指因債務人的行為導致其清償能力的減少,以至于無法滿足債權的要求給債權的實現造成了損害,這是債權人撤銷權構成的一個重要判斷標準。否則,即使債務人實施減少其財產的處分行為,但其資力雄厚,足以清償全部債權時,債權人不能行使撤銷權。
4、債務人與第三人進行有償轉讓行為必須都具有惡意。根據《合同法》第七十四條之規定,撤銷權將被撤銷的標的行為分為無償行為和有償行為。在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中,只要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權人就可以行使撤銷權,至于債務人是否有主觀惡意,則非所問。因無償行為的撤銷,僅使受益人市區無償所得的利益并不損害其固有的利益。在“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的情況下,該法第七十四條雖未對債務人的主管狀態作要求,但債務人自身低價轉讓財產的行為足以表明主觀上存在惡意。債權人得行使撤銷權則必須是“受讓人知道該情形”,即受讓人知道“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情形,“受讓人知道該情形”而為之,亦足以表明受讓人主觀上存在惡意。倘若受讓人不知道該情形,則為善意,債權人對其手行為不享有撤銷權。
5、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應以其債權為限。即只要撤銷權結果能夠使債權人的債權能夠得以保全,使債權人的債權完全實現,債權人就不能再對債務人的其他處分財產的行為行使撤銷權。
6、債權人的撤銷權應再法定的期間內行使,否則撤銷權消滅。《合同法》第七十五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該權利消滅。
撤銷權的行使要件。撤銷權的要件包括:⑴債權人對于債務人的債務合法有效。這是前提條件,因為撤銷的行為針對的是損害債權的行為,如果債權本身存在效力問題,那么撤銷權就沒有意義了。⑵債務人的行為損害了債權人的債權。換句話說就是債務人的行為已經或者即將極大地減少債務人的責任財產范圍。在債法領域,責任財產是指債務人用來承擔債務的財產,一般債務人的合法個人財產就是他的責任財產。⑶債務人的特定行為損害了債權人的債權。特定行為包括:放棄其到期債權、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這是法律規定的。⑷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時,債務人危害債權的性質仍然存在。本案中王甲欠劉某人民幣50萬元的事實清楚,合法有效。劉某的債權是應當由王甲財產來償還,但王甲以分家析產的形式將房屋贈與王乙,而房屋中并沒有王乙的財產權利成分,王乙對于房屋頂多享有繼承的期待權。之后王甲又將小汽車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給李某。故被告王甲房屋贈與以及低價轉讓小汽車的行為損害了原告劉某的債權,債權人劉某當然可以訴請法院撤銷這種侵害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期限。《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所以劉某行使撤銷權應當從知道王甲贈與房屋以及轉讓汽車的行為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行為發生后5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對于這兩個時間期限,前者是訴訟時效,適用于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后者5年是除斥期間,不適用于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8條規定:“合同法第55條規定的“1年”、第75條和104條第2款規定的“5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這條表明了5年期間是除斥期間。
撤銷權訴訟各當事人地位及費用承擔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4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4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時只以債務人為被告,未將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列為第三人。”因此在本案中,劉某在提起撤銷權訴訟時,應將王甲列為被告,受讓人(受益人)王乙、李某列為第三人。對于行使撤銷權費用問題,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26條規定“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支付的律師代理費、差旅費等必要費用,由債務人承擔;第三人(即受益人或者受讓人)有過錯的,應適當分擔。”劉某行使撤銷權費用主要由被告人王甲承擔,第三人王乙、李某適當分擔。
債務人,與“債權人”相對,是債之關系中有義務按約定的條件向另一方(債權人)承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當事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惡意拖欠債務的相關知識的介紹,很多的人借了錢但是卻不愿意進行按時償還,那對于不進行即使償還的債務是會進行一定的法律的追責的,希望大家對于這方面的事務有所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國哪些職業不能與外國人結婚
2020-12-11公司融資后倒閉怎樣去處理
2021-01-01家暴怎么處罰
2020-11-07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公司倒閉法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05用人單位使用勞務人員有哪些規定
2021-03-17試用期交押金合法嗎
2021-02-19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旅游人身意外險有什么規定
2021-01-14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保險公司免責情形要如何適用
2021-02-24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