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反向假冒的界定及法律特征是什么
(一)商標反向假冒的界定
《新標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四)未經商標注冊人的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該條款首次明確規定了商標反向假冒行為是一種商標侵權行為,但關于商標反向假冒行為的界定,國內各學者的理解各有差異。筆者綜合分析各學者的觀點,將商標反向假冒(Reversepassingoff)定義為: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或去除其注冊商標并將該商品義投入市場,或廣泛使用該商品,或利用該商品進行廣告宣傳等非法阻斷或阻礙原商標和原商品聯系的行為,其中被更換的商標稱為“除標商標”,更換的商標稱為“附標商標”。商標反向假冒行為實際上包括除標行為、附標行為、銷售行為這三種商標反向假冒行為。
(二)商標反向假冒的法律特征
1.侵權主體的復雜性。商標反向假冒的行為主體是復雜主體。因為除標行為、附標行為、銷售行為共同構成商標反向假胃行為,所以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存在由不同主體分別實施這三種行為從而構成商標反向假冒的情況。當實施三種行為的行為人不是同一主體時,商標反向假冒行為的侵權主體就具有了復雜性。
2.侵權行為的反向性。商標反向假冒行為著重點在“反向”。“商標假冒”假冒的是他人的注冊商標,即借他人的具有一定聲譽的商標來銷售自己的產品而牟取利益;“商標反向假冒”的行為對象是他人生產的產品,即將自己的商標用于他人生產和銷售的產品上,利用他人商品信譽或產品質量為自己謀取不當利益。
3.侵權客體的復雜性。商標反向假冒侵害的客體是復雜客體。首先,未經商標權人同意更換或去除其商標并再次投入市場是對商標權人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其次,該行為誤導消費者從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再次,商標反向假冒使市場上商標與商品之間的真實聯系被隔斷,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行為人的競爭對手而言構成不正當競爭。
4.侵權后果的特殊性。商標反向假冒行為雖然表面看可以擴大原商標權人的商品的市場占有率在特定情形下不但無損于且有利于他人的商標聲譽或產品聲譽,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為由于割裂了原商標權人商標和商品的聯系,必然損害原商標權人商譽的建立和進一步增強。
二、商標反向假冒構成要件
商標反向假冒行為作為商標侵權行為之一,其應具備以下構成要件:
1.行為人主觀上須為故意。無論何種形式的假冒,行為人主觀上通常為故意,過失一般不是假冒者的主觀心態。而且,行為人還具有欺詐的故意,即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商標所標示的商品和商品的權利人分離。
2.客觀上須實施了更換或去除他人注冊商標并將更換為自己商標或去除商標的商品再交易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將更換的商標所依附的商品僅用于觀賞、研究等目的,并未給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造成誤認,也不足以認定為商標的反向假冒行為。
3.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或去除他人注冊商標。如果行為人更換商標是經過注冊商標權人同意的,則不是侵權行為。只有在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更換他人的注冊商標,才有可能構成商標反向假冒侵權。如果該商標是共有商標,則須征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否則也是商標侵權行為。
三、商標反向假冒侵權的法律適用
我國當前法律規制及其效果
1.《民法通則》調整。《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而商標反向假冒行為通過更換他人商標,把他人商品冒充為自己商品投入市場,明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但《民法通則》的規定相對于其它部門法而言是一般法,缺乏特別法的細化規定,對于適用《民法通則》基本原則來規制反向假冒,通常只能是在無法找到具體的規定時才有必要援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商標反向假冒者通過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很明顯,這種行為也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因此自然也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制范圍內。但由于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和功能的鑒別了解甚少,而且因為消費者即使尋求法律途徑去打擊商標反向假冒行為,其效率也很低。尤其是當消費者遇到“高買低賣”的情形時,消費者以較低的價格買到了原商標權人的商品,獲得了近期利益,很容易選擇放棄對商標反向假冒者的打擊。當然,消費者享有起訴或者通過其他途徑要求商標反向假冒行為人賠償其損失的權利,而至于權利人是否行使其權利則是其自由。
3.《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雖未明確列出商標反向假冒行為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但該法第二條規定“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五條第四款規定:“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這是對虛假表示行為的描述,而商標反向假冒行為其表現正是一種虛假表示行為,從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角度看,商標反向假冒行為侵害了競爭對手正當競爭利益,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構成反不正當競爭。
4.新《商標法》調整。該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明確規定商標反向假冒行為是一種商標侵權行為,從更高層次上保護了商標權人的利益。新標法》是我國法律制裁商標反向假冒行為最重要、最直接的依據。如前所述,舨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也可以用來規制商標反向假冒行為,但新《商標法》賦予商標權人的是一種積極的權利,側重于對商標權人商標權的保護,其相關規定比較明確具體,更符合商標權作為私權利之存在的要求。而《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賦予商標權人這種積極的權利,它只是對權利人提供被動性和補充性的保護,商標權人選擇適用該法對自身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適用《商標法》更有利于扣‘擊商標反向假冒行為。(二)商標反向假冒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通過前文分析,無論是《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舨不正當競爭法》還是《商標法》要形成全方位的共同調整商標反向假冒行為的合力,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以《商標法》的調整為主,以不正當競爭法》為輔。商標反向假冒行為侵害的是復雜客體。商標權人利益、市場競爭秩序、消費者權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但在諸多客體之中,所受侵害最大的還是商標卡義人的商標專用權。新《商標法》將商標反向假冒行為規定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使規制商標反向假冒行為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具體規定,這對打擊商標反向假冒行為無疑是最具力度的。但是,商標法作為一種靜態法律難以應對現實中形態萬千的商標反向假冒行為,存在疏漏在所難免。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因為其“保護公平的競爭秩序,維護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特點,故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和現實。也就是說反不正當競爭法以足夠靈活的標準彌補商標法之疏漏或不能涵蓋的部分。因此在適用法律規制商標反向假冒行為時,應以《商標法》的調整為主,以(飯不正當競爭法》為補充。
2.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主體之問適用不同的法律。如果是在消費者與反向假冒者之間,應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為主;如果是在假冒者與被假冒者之間,則應用(商標法》和《不正當競爭法》來解決。《商標法》的目的在于保護商標專用權,維護商標權人的利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目的在于保護公平的競爭秩序,維護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果用不同的法律對商標反向假冒行為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規制,共同完成對商標專用權的綜合保護,對商標反向假冒行為的全方位制裁,則更能體現法律的價值和功能。
四、商標反向假冒侵權規定尚須完善的幾個問題
應盡快出臺司法解釋,對“更換商標”、“投入市場”做擴大解釋
新《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僅規定了“更換”商標的假冒行為,卻并未規定“去除”商標等假冒行為,如果有人將他人的商品購得后,去除他人商標在無任何標志的情況下出售,或自己廣泛使用,或僅在廣告中進行宣傳。再者,所謂“投入市場”應該理解為在市場中銷售的行為,即經營者更換了他人的商標之后又在市場中銷售了該商品,但是,如果某一生產企業將他人的商品購買后不進行出售,而是更換上自己的商標后作為定資產自己廣泛使用,或者僅在廣告中進行宣傳,這些行為是否算作侵權?筆者認為這些行為也是以營利為目的,又剝奪了商標權人潛在的市場利益,所以,這些行為也應當認定為侵權。
以上便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問題復雜,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監督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0-11-29實習期懷孕了怎么辦
2021-02-11姥姥姥爺算法定監護人嗎
2020-12-19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25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危房改造不批如何投訴
2021-01-28回購房
2020-11-12集資房可享受什么政策
2021-03-01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19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保險公司組織形式是如何的
2021-02-17關于承包權能否繼承”的問題
2021-03-02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