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部門: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布文號: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13號第一條為妥善處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關聯法規:第二條凡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均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是指企事業單位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或造成公私財產損失,與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個人因賠償責任或賠償金額發生的糾紛(以下簡稱損害賠償糾紛)。第四條因損害賠償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依本辦法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職權的部門(以下通稱環境監督管理部門)請求處理,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五條環境監督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受理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污染損害賠償糾紛。跨地區的損害賠償糾紛,由污染源所在地或污染結果發生地的環境監督管理部門處理。也可由相關地區環境監督管理部門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報共同的上級環境監督管理部門處理。第六條環境監督管理部門接到當事人的請求后,應在七日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對不予受理的,應說明理由。環境監督管理部門對已受理的請求,發現不屬自己管轄時,應移交有權管轄的環境監督管理部門處理。同一賠償糾紛,已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環境監督管理部門不再受理。第七條當事人提出請求應符合下列條件:(一)提出請求的應是與損害賠償糾紛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二)有具體的請求和事實根據;(三)屬于環境監督管理部門處理和管轄范圍。第八條提起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請求的時效期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第九條當事人對自己的請求,有提供證據的責任。第十條環境監督管理部門對受理的賠償糾紛,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依照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進行調解外理。關聯法規:第十一條處理賠償糾紛,應當在深入調查研究,現場勘察、收集證據的基礎上,查明污染損害事實,分清污染損害責任。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公民應當支持和協助環境監督管理部門對賠償糾紛的調查和處理。第十二條環境保護監測機構或由環境監督管理部門委托的技術部門依法出具的監測數據和鑒定具有法律效力。第十三條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個人賠償損失。賠償損失的范圍包括:污染造成的實際財產損失或喪失的正常收益;污染造成人體傷害所開支的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的生活補助費,以及造成死亡所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要的生活費及其他費用。第十四條污染損害責任的區分及免除:(一)損害由受害人自身行為引起的,責任自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要去稅務局嗎
2020-11-16合同形式的強制規范
2021-02-28勞務公司怎么注冊
2020-12-23連帶責任保證是否應當在保證期內起訴
2021-01-13銀行貸款擔保的流程是什么,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27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休產假期間被裁員怎么賠
2020-11-22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雇主責任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6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30萬車貸追不回 保險公司當“賠匠”
2021-01-11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0-11-09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呢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