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患糾紛如何現場調解?
當醫療糾紛發生后,醫療機構及時撥打相關專線報案電話,由電話中心向當地醫調委轉報案;由醫調委安排調解員及時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將醫患糾紛由醫院內引導到醫院外解決;根據需要組織評鑒會或合議會對糾紛進行定性、定責、定損、定賠;調解員按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調解原則,根據評鑒結果進行調解,簽署調解協議;賠處中心根據調解結果向保險公司出具賠款支付通知單,保險公司在約定的時間內,向患者支付保險賠款。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建立,使醫療糾紛處理更加方便、快捷、賠償快、效率高,向“還醫院以寧靜、還醫患以公正、還社會以和諧”目標邁進了一大步。調解工作不向醫患雙方收取任何費用。
二、司法解釋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要承擔全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提供風險防控建議等工作,在衛生和司法部門的協助下,建立由法律、醫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庫,按照統一保險方案、統一產品責任、統一工作步驟、統一保險價格、統一參加保險、統一調賠服務“六統一”的原則,在所在地區建立統一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另外,在醫患糾紛訴訟中,患者在起訴時應注意是否超過了訴訟時效。按照民法通則第136條第二款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患者應當在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起一年內向醫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出訴訟時效后就會失去法律的保護,法院會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判。第二,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若干規定的規定,醫患糾紛的證據責任分配是責任倒置,具體而言,患者在起訴時應提交在醫院就診治療、遭受損失的事實及具體數額等相關證據材料,而醫院需承擔證明自己在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存在過錯或過失的充分證據,否則,醫院就需承擔對患者造成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第三,應選擇最恰當的法律、法規及有針對性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和保護自己的權利。
醫患糾紛的發生一般都是醫療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矛盾和糾紛。發生醫患糾紛后,雙方當事人應當及時進行溝通協商,避免影響患者的醫療救助效果。如果雙方能夠在現場就相關的矛盾和糾紛達成一致意見的話,是不需要進行訴訟來解決爭議的,后期再對相關賠償問題進行認定。
如何處理醫患關系
醫療糾紛中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醫患關系如何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基金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0-12-27長期租房戶可否申請廉租房
2020-12-21房屋分租合法嗎
2020-12-14企業債權人可以申請企業破產嗎
2021-03-08拆遷公司和拆除公司有什么不同
2020-12-04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從器官移植談確認保險合同條款爭議的基本原則
2020-11-23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果園經營管理承包合同
2021-01-14山頭租給他人開采石頭合法嗎
2021-02-13集體土地出讓需要村民簽字嗎
2021-01-04劃撥土地可以公證嗎
2021-01-24房屋距離修建的鐵路多少就會被征收
2021-02-27可以對拆遷補償決定書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