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隱私權的主體
有關隱私權主體的界定,法學界有以下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隱私權的主體只包括自然人;[6]一種觀點認為隱私權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7]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死者也是隱私權的主體。[8]筆者認為法人和死者是不享有隱私權的,隱私權是基于自然人的精神活動而言的,只有自然人才能成為精神活動的主體,同時,隱私權作為一項具體人格權,應該滿足人格權的基本特征,因而它具有非財產性和不可轉讓性。法人作為組織并沒有精神活動,因而不具備隱私權的前提和基礎,當然也就沒有類似自然人隱私,法人的經營活動的信息事實上具有財產性的特點,并且在現實中還可以轉讓,這類信息屬于商業秘密范疇,可依據商業秘密不受侵犯來獲得保護。
關于死者的隱私權問題目前在法學界雖已經很少議論,但仍然存在爭議,筆者認為死者也不是隱私權的主體。這是因為:①死者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當然也就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因而不能成為隱私權的主體;②對死者隱私保護的內容是隱私,是一種利益,是死者近親屬的感情和名譽利益。對死者而言,生命已經不存在了,就利益本身而言對死者沒有太多的意義;③侵犯隱私權的訴訟應該在受侵犯人生存之時加以主張,死者不具有主張權利的能力。死者的隱私及名譽等不應該屬于隱私權保護范疇,而應該作為一種非權利性質的法律保護對象,通過法律的延伸保護加以解決。
2、隱私權的客體
權利的客體專指某種物,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隱私權的客體事實上就是權利主體的“隱私”,按照法律的要求解釋的隱私,就是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個人私生活秘密。但由于人們民族文化、生活習慣等差異,對隱私的界定仍有較大的差異。通常認為它主要應該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動以及私人領域三個方面。
私人信息是指有關權利主體的一切情報資料和資訊,是靜態的,其內容十分廣泛,從家庭成員、親屬關系、財產狀況到個人的身高、病史、婚戀情況等;
私人活動是指權利主體的一切私人的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活動,屬于動態隱私,包括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夫妻生活、婚外戀情等;
私人領域,也叫私人空間,是指權利主體的隱秘范圍,包括物理空間(如居室、行李等)和心理空間(如私人信件、日記等)。
隱私范圍很廣,而且具有的較大彈性,因而沒有任何一部立法或其他文件對隱私范圍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抵押私人怎么解除抵押
2020-11-16合同履行的三大抗辯權是什么
2021-02-24仲裁委員會的待遇如何
2021-02-01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一方重病可以離婚嗎
2020-12-29遺贈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8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保險合同規定車禍過時報案不賠償條款屬霸王條款
2020-12-01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