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可以采取哪些補救措施
合同違約是指違反合同債務的行為,亦稱為合同債務不履行。這里的合同債務,既包括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又包括法律直接規定的義務,還包括根據法律原則和精神的要求,當事人所必須遵守的義務。僅指違反合同債務這一客觀事實,不包括當事人及有關第三人的主觀過錯。各個國家合同法對違約行為形態的劃分都是不一樣的。
單方違約處理
依《合同法》第108條的規定,所謂預期違約,以稱先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預期違約的實質是種毀約行為,分為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兩種。所謂明示毀約,是指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到來之前,明確、肯定地向另一方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違約廣播這種毀約心思表示既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所謂默示毀約,是指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前,根據對方當事人的行為表現而預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其構成條件為:1、債務人的行為符合《合同法》第68條所規定的情形;2、守約方具有確鑿證據證明對方具有上述情形;3、違約方不愿提供適當的履行擔保。對于預期違約,守約當事人依法選擇下列救濟方式來追究對方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采取補救措施作為一種獨立的違約責任形式,是指矯正合同不適當履行(質量不合同)、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體措施。
關于采取補救措施的具體方式,我國相關法律作了如下規定:(1)《合同法》第111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3)《產品質量法》第40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退貨。
應注意以下幾點:(1)采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以合同對質量不合格的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依合同法第61條仍不能確定違約責任為前提。(2)應以標的物的性質和損失大小為依據,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補救方式。(3)受害方對補救措施享有選擇權,但選定的方式應當合理。
律霸小編提醒您,被要求提供履行保證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期間內提供充分的保證,若對方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充分的保證,則不構成預期違約。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約后簽訂的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0-11-29看守侵犯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賠償主體是誰
2021-01-23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什么情況下必須給付老人贍養費
2021-03-18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著作權案件訴訟費用如何繳納
2021-03-0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關于人身保險合同的若干問題
2021-01-20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