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當防衛行為的主客觀一致性特點
我國的刑法是著重從行為目的的正當性的角度來對正當防衛制度作出規定的,同時也強調防衛行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表現在客觀同主觀方面必須具有統一的指向:首先,從客觀方面看,正當防衛的損害行為是針對不法侵害者實施的,是為了制止侵害行為的,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須的,它所造成的損害后果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是有益而無害的;其次,在主觀上,行為人是有意識地實施了正當行為。并且實施防衛行為的目的是為了使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權利不受非法侵害,行為人在主觀上沒有危害社會的目的,而是為了保衛正當利益。
正當防衛行為的主客觀一致性原則,是我們認定正當防衛行為的基本指導原則,防衛行為只有在客觀上具備法定的條件。主觀上具有合法的目的,才是合法的正當防衛行為。如果某一損害行為并不具備應有的防衛作用,這些行為就不能認為是正當防衛行為。行為人是否對損害后果承擔責任應視其主觀方面有無過錯而決定。
(二)正當防衛行為具有正義性
正當防衛行為是一種客觀上會帶來損害后果的行為,它的免責原因主要緣于防衛本身所具有的正當性。而正當防衛的"正當性"則突出表現在它懲惡揚善,打擊邪惡行為。保護合法利益,維護正義。因而具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性。應當明確正當防衛行為的這種正義性特點,首先根植于人們道德上的正義觀念,但它同時也具有強烈的法律屬性,它實際上同時體現了人們積極的道德追求和法律的基本價值取向。正當防衛行為所具有的這種強烈的社會正義色彩,不僅使它與違法犯罪行為相區別,同時也是其它區別于其他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顯著特征之一。
(三)正當防衛行為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在我國的刑法理論上,一般將正當防衛描述為對侵害人進行自力反擊行為。
但是在這里,我們絕不能對行為的"反擊"性作表面化和教條化的理解。誠然,在多數情況下,正當防衛的行為的確是由受害人對侵害人直接反擊的方式來實施的。在這種情況下,將正當防衛行為描述為"直接反擊"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是也有很多情況下,防衛行為人,出于保護合法權益的目的,為了阻止不法侵害行為而主動對侵害人實施打擊行為。根據刑法的基本原則,這當然也屬于正當防衛行為。因此,正當防衛就其客觀表現而言。絕不僅僅是"被動"反擊的行為。它在很多情況下應該是積極主動地打擊不法侵害者阻止不法侵害行為繼續進行的行為,即正當防衛行為在很多情況下具有主動性的特點。
怎樣理解正當防衛行為的"反擊"性呢?正當防衛行為可以積極主動地實施,但這并不是沒有條件的。正當防衛行為只有在法定的前提條件成就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具體地說,只有己經開始受不法侵害,才能進行正當防衛。這就是正當防衛行為所體現的反擊性也就是它的被動性特點。之所以認為這是一種"被動性"是因為正當防衛的前提性條件不能由防衛行為人以自己的行為去創造產生。具體地講,正當防衛必須具有合法的起因,即在不法侵害人為實現既定的非法目的而己經主動實施了不法侵害的行為,然后才能進行"防衛",否則就會喪失行為的合法性。
正當防衛行為的主動性與被動性應當是統一的,都是為他的本質所要求的,每一位公民在面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時候。應當勇于同不法侵害者作斗爭,主動地對任何侵害行為進行反擊而不應有所顧慮,同時每一位公民又都應當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正確地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
(四)正當防衛行為同時具有破壞作用和保護作用。
正當防衛的目的,在于使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但是,這種保護作用又是通過損害不法侵害人的一定權益來實現的。因而正當防衛必然同時具有保護和破壞性的雙重作用。
正當防衛行為的保護性作用與破壞性作用有著顯著的區別。首先,是二者針對權益的性質不同。正當防衛的行為保護的權益必須是合法的權益,否則防衛行為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但就行為的破壞性而言,它所針對的權益則既可能是不法侵害人合法享有的權益,也可能是其并不合法享有的權益;其次,是二者針對權益的主體不同。正當防衛所保護的權益主體范圍很廣泛,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么限制。它包括:國家,各種組織以及自然人,而破壞性作用針對的主體是相對特定的,即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而不能針對第三人。第三,二者所針對權益的范圍不同。正當防衛行為所保衛的權益范圍很廣泛。它可以是公民及各類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和其它權益,也可以是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而破壞性作用所針對的權益則只能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第四、有無限度的差異,對于防衛行為的保護作用而言,不存在限度問題,可是其破壞性作用則是有限度的。超過一定的限度的破壞,將使防衛行為失去它的合法性,成為非法行為。
以上表明,正當防衛的保護性和破壞性實際上是不平衡的。保護性作用的范圍廣泛,并且受到鼓勵與支持;破壞性作用則只能針對特定的對象,并被法律局限于一定的限度內。實際上,正當防衛行為保護作用與破壞作用的這種區別,也是表面性的。正當防衛的破壞性與保護性二者在本質上具有統一性,這種統一性表現在,正當防衛行為的保護性作用是它的目的和核心。破壞性作用僅僅是一種不得己的手段,因為這是為實現保護性目的所必需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合伙協議約定有效,應當承擔支付退伙人投資款和利潤責任
2021-03-21股東代表訴訟的條件
2021-03-03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
2020-12-28監護人要負刑事責任嗎
2020-12-04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撞到人受傷逃逸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1-26家庭冷暴力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1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