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時效,是指法律規定的某種事實狀態經過法定時間而產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而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則是指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必須在法定的期限內行使自己的權利
,否則,法律規定消滅其申請仲裁權利的一種時效制度。
目前,我國共有三部法律、法規對勞動爭議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作了規定。一是《勞動法》第82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二是1995年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第85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23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從以上法律、法規的頒布時間順序來看,《條例》最早,《勞動法》其次,《意見》最后。從法律的效力來看,《勞動法》具有最高權威,其次是《條例》,最后才是《意見》。根據仲裁實踐中反映的情況來看,目前大多數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都是以《意見》第85條解釋后的《勞動法》第82條計算仲裁時效的起點。在各地勞動爭議仲裁的案例中,普遍認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應為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
我國的勞動爭議實施的是“一裁兩審”制,即勞動爭議仲裁是訴訟前的強制仲裁程序,勞動爭議案件的當事人,對于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那么,如果勞動爭議案件的當事人,在仲裁階段,因仲裁申請已超過了60天而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不予受理時,是否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法》第82條之規定,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期限為由,做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和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是,“對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實踐中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存在的難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到三無產品怎么投訴
2021-03-08警告的行政處罰采用什么程序
2021-01-30公安抓錯人怎么辦?會有相應賠償嗎
2021-02-12信訪處理意見可否申請行政復議
2021-02-08交通事故車輛保全怎么進行
2020-12-09行政處罰聽證可以延期多長時間
2020-12-18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無房產證原件能否過戶
2020-11-25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隱瞞病情,合同有效嗎
2020-12-15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