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控煙等問題立法將先進行法規預案研究
“對控煙問題,似乎有必要立法,代表也經常提出一些立法建議,但是立了之后能否執行?一到具體操作時,大家都說不好了。”
2月16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研究室主任劉維林表示,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推法規預案研究,計劃安排兩三項,也就是在立法前就先行研究解決法規是否有可操性的問題,“今年初步確立以‘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為切入點,進行法規預案研究。”
“不說是否納入計劃,先搞立法研究”
2月16日,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011年工作安排》(下稱《安排》)。記者了解到,《安排》表明將對“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進行法規預案研究。
“主要考慮首都科研院所多,有專家聚集的優勢”。劉維林說,“對一些敏感問題(如控煙、噪音污染等),我們先不說納不納入立法計劃,先搞立法研究,委托給專家,當然人大、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先參加,進行調研、論證,甚至把主要條文都弄出來。”
據悉,“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法規預案研究,有望委托給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應松年。劉維林透露,在今年1月北京市兩會上,應松年提交了制定“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建議。
記者了解到,應松年在該建議中提出,應將控煙上升到法律層面,通過明確責任主體、明確控煙領域,為控煙提供切實有效的法律保障,維護非吸煙者的合法權益,在結合北京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實現控煙。
雖然北京已頒布《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和《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范圍若干規定》,然而近年來實施效果并不明顯。應松年認為“條例”應進一步明確控煙范圍,具體劃分出“室內禁煙區域”、“室外禁煙區域”和“室外限制吸煙區域”。如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包括電梯、走廊、地下通道、樓梯間在內的室內工作場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都屬于“室內禁煙區域”;醫療機構、教育機構、運動場所等室外公共場所屬于“室外禁煙區域”;風景名勝區、公園、游樂園等休閑娛樂場所屬于“室外限制吸煙區域”,只能在指定地點、區域吸煙。通過這種明確劃分,進一步擴大控制吸煙的范圍。
這種發揮“首都立法資源優勢”的做法,將成為常態。《安排》表示,對一些比較重要和急需的立法項目,先依托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在法規案進入工作程序之前,對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起草法規草案。
在具體操作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表示,法規預案研究“可以采取不同于現有立法體制和程序規定的方法”,如項目提出上,可以由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根據代表、群眾的意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與政府充分溝通后提出,報市委同意后確定;工作機制上,可以采取領導部門、專業機構、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模式,更多地發揮首都立法資源的優勢,依托專業院校開展。
“如條件成熟,就進入立法計劃”
法規預案研究出來后怎么辦?對此,杜德印說:“要與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密切銜接。如條件成熟,就進入立法程序;條件不成熟,就先進入儲備庫。”他認為,預案研究,是對立法工作機制和方法的重要探索,有利于提高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利于提高地方性法規的針對性、時效性。
記者看到,《安排》中明確提出,在預案研究中,常委會及相關工作機構、人大代表、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都要全程參與,積極發揮作用;在預案研究之后,要提請主任會議決定是否納入立法計劃;在常委會報市委同意后,開展法規預案研究的具體項目和方案。#p#分頁標題#e#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近年來開展的法規“立項論證”工作,對有關部門提請的法規應否列入立法計劃進行論證,起到了“把關”作用。那么,預案研究制度與原有的“立項論證”之間如何銜接呢?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主任張引告訴記者,法規預案研究之后,要提交給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可以提起立項論證,進而決定可否進入立法計劃。
張引同時也表示:“目前,預案研究的機制還在形成之中,今年具體有哪些項目列入預案研究,也在研究中。”
據悉,下一步,針對治理交通擁堵、治理地下空間、農民宅基地利用等重要問題,北京市人大也有望開展法規預案研究。
“有條件的時候,建議成立立法研究組”
“國家層面的法規預案研究,我覺得早已開始,只是不叫這個名字。”2月17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988年他就接受過國務院法制辦的委托,起草行政復議條例和行政處罰條例,當時,還有兩個人、四家機構接受委托,最后是七個稿子匯集在一起進行討論。
“預案研究,對保障立法的科學性、民主性,防止‘部門立法’有很大好處。”姜明安表示,他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起,就參加了國家行政立法研究組(先后由江平、羅豪才、應松年等學者主持),先后參與了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等多部法律的預案研究工作,“比如行政強制法,也是研究了好幾年,弄出草案稿很久以后,才列入人大立法計劃的,現在還沒出臺呢,是典型的預案研究。”
在姜明安看來,學者參與法律、法規的預案研究,難點在于“不了解情況”。學者大多不了解實踐中有關部門所掌握的具體工作情況,一些側重研究理論的學者,甚至對中國法律的實際運作情況也不了解,理想化的條文會多些、可操作性不強。
“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積極提供有關材料,并提供意見建議。”姜明安表示,為了避免部門立法之弊,還是要讓政府承擔一定的責任,協助法規預案研究順利進行,如確定項目、參與草案稿的論證等。
姜明安表示,預案研究中,有五大環節比較重要——制定規劃(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期的);項目選取(每年的計劃);選取委托單位,可以招投標,除了大學、科研機構,還可以考慮部分律師事務所、NGO組織(如環保志愿者組織)等;組織調研,政府部門應幫助聯系、協調;論證、聽證。
“有條件的時候,建議成立立法研究組。”結合行政立法研究組的經歷,姜明安深有感觸地建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可以考慮組建幾個方面的立法研究組,把若干單位研究同一個課題的人組織起來。
姜明安認為,北京市有條件組織五方面(經濟立法、社會民生立法、城市建設、行政立法、教科文衛)的立法研究組。“可以依托各個學會,成立立法研究組,每個組70人至80人,有項目就在一起討論,集思廣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00修訂)
2000-07-08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013-10-02任免駐外大使名單(2010-4-14)
2010-04-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免職的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6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7-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取締邪教組織、防范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
1999-10-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使用暫行辦法
1996-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決定
1996-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1998-08-29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