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先生為兒子向保險公司進行了投保,并在投保單上進行了簽字確認。就在他將保險費存入對方指定賬戶后僅4天,兒子卻因溺水意外離世。背負中年喪子之痛的他從保險公司得知,由于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時其兒子已死亡,他無法獲取20余萬元保險金。為此,他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昨天上午,浦東新區法院金融審判庭開庭對這起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審理,這是該院成立全國首個金融審判庭后審理的首起保險類案件。
顏先生在2007年11月22日通過這家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陶女士,為兒子進行了終身壽險、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投保。次日,他將保險費存入約定的扣款銀行賬戶。不想,就在當年11月26日,兒子意外死亡。
顏先生訴稱,保險公司同年11月28日從賬戶內扣繳了保險費,但并未按照保險合同賠償。對方以收取保險費時被保險人已身故,保險合同未生效為理由拒賠。僅與他又簽訂了一份《補償協議》,約定支付補償金4.5萬元。他認為,這是保險公司在欺騙他。去年雙方交涉后,從拿到當時人身保險單的復印件后得知,合同生效日期為2007年11月23日零時,因而保險公司應該給付其保險金202427元。
對此,保險公司則辯稱,顏先生投保后,公司接到投保單即進入審核審批程序。雖然被投保人是在當年11月26日因意外死亡,但是在扣劃保費時,他們并不知情。公司方根據保險合同中“本合同自我們同意承保并收取保險費用后開始生效,我們按照本公司簽發的保險單中確定的時間開始承擔保險責任”這一條款解釋說,在合同生效之前被保險人已經死亡,那么保險合同自然不能成立。保險公司還認為,顏先生在為兒子投保前,保險業務員已經詳細介紹了合同生效等詳細涉及保險的細節問題,他們是為了照顧對方情緒,方用補償解決雙方糾紛,并非乘人之危和欺騙對方。他們認為,補償協議合法有效。
原告方隨后指出,“我們按照本公司簽發的保險單中確定的時間開始承擔保險責任”說明了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的時間即2007年11月23日。并且,顏先生已交付了保費,履行了義務。而公司方面表示,合同生效時間因繳費方式而異,如當時繳納現金,這份保險合同便可立即生效。保險公司認為,合同成立時間并非生效時間。
由于雙方均不愿在法院主持下進行調解,該案合議庭合議之后將擇日宣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賃協議
2020-06-22擔保合同
2020-06-22水路運輸合同
2020-06-22建筑工程水電施工分包合同
2020-06-23電子元件配件采購合同
2020-06-23簽約通知書
2020-06-24商品房買賣合同說明
2020-06-24技術服務合同
2020-06-28建設工程勘察合同(2)
2020-06-28CorelDRAW軟件銷售合同
2020-06-29輔導班家長協議
2020-06-29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2020-06-29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條件
2020-06-29學員培訓協議
2020-06-29建筑安裝工程拆遷房屋合同
2020-06-29水泥買賣合同
2020-06-29廣告發布委托合同(1)
2020-06-29家電購銷合同
2020-06-30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2020-06-30建設工程施工專業分包合同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