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國務院于2002年2月20日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公布施行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至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已近八年。近八年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是否實現立法宗旨?社會各方評價如何?本文將結合近八年來醫療事故處理的實踐、醫療事故處理產生的各種社會效果,以及目前社會各方對其作出的評價進行綜合性回顧,以期社會各方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能有相對清晰的認識。
一、《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及醫療事故處理二元化格局的形成
醫療事故訴訟屬于民法領域的普通人身損害的法律范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行政立法的方式,自成體系地規范了原本屬于民事訴訟的醫療事故訴訟中的法律適用、賠償標準和鑒定方式方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上述三方面的規定與當時民法體系中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規范完全不同。因此,2002年9月1日起,醫療事故訴訟出現了由國務院行政立法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由全國人大立法的《民法通則》同時生效但處理結果卻相去甚遠的局面。
為銜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月6日發出《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在此規定下,醫療事故案件審理實踐中出現了適用法律“二元化”現象:對于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于非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則作為一般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前者賠償項目比后者少,典型的缺少項目是死亡賠償金。在相同項目或類似項目的賠償標準中,前者大多數比后者低。最高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的解釋》于2004年5月1日實施以后,更進一步擴大了其間的差距。
二、醫療事故處理適用法律二元化的社會評價
在我國現有法律框架內,醫療事故所造成的人身損害屬于普通人身損害的法律范疇,而對于人身損害案件的法律處理,卻存在二元化的法律適用,這在全國范圍內引起較大爭議,且爭議自2003年持續至今。北京長濟律師事務所、北京偉雪達醫療信息咨詢公司醫療事故訴訟團認為,到目前為止,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內級別最高、最為權威的總結評論是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的總結評論,其在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一書中寫道,各方普遍認為,醫療事故案件處理中,法律適用二元化現象損害了我國法制的嚴肅性和統一性,影響司法公正,加劇了醫患矛盾。
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是否實現其對于患者的立法宗旨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患者的立法宗旨是: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然而,依《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處理醫療事故,適用法律“二元化”現象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兩種類型的醫療糾紛案件裁判結果明顯有失公平:醫療行為構成醫療事故,醫院過錯程度較重,但賠償數額較少;醫療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醫院過錯程度較輕,但賠償數額較多。這種不公平的處理結果,背離了類似案件類似處理的裁判原則,背離了重錯重處、輕錯輕處的裁判尺度,背離了強調“公平正義”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降低了醫療糾紛案件裁判的群眾認同度和社會公信力。
因此,在目前的醫療事故處理實踐中,患方當事人大多由于上述法律適用上的不公平而放棄了通過訴訟途徑解決醫療事故糾紛爭議,而更多地選擇了醫鬧、上訪等方式以解決醫療事故糾紛。正如全國人大法工委所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所致的法律適用二元化現象損害了我國法制的嚴肅性和統一性,影響司法公正,加劇了醫患矛盾。
據此,我們認為,《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八年來,未能很好實現其在醫療事故處理上“保護患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
四、《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是否實現其對于醫療機構的立法宗旨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于醫療機構的立法宗旨是: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
由于醫療事故處理法律適用上存在二元化的現實,更多的醫療事故受害者放棄了用法律手段解決醫療事故的途徑,而選擇了醫鬧、上訪等方式,由此導致目前眾多醫療事故懸而未決,導致患方與醫方處于對峙狀態,衛生部關于這方面的現狀所作的官方權威統計內容如下:
目前,全國每年發生的醫療糾紛逾百萬起,平均每年每家醫療機構醫療糾紛的數量在40起左右。尤其近兩年來,醫療糾紛發生率明顯上升,增長幅度超過100%。每年由醫療糾紛發展為醫療訴訟的比例占20%,另外70%多的糾紛則放棄訴訟,采取長期與醫院直接對抗的方式,嚴重影響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參見2008年10月全國醫療糾紛第三方援助協作組織會議資料)。
采取直接與醫療構對抗的糾紛,一般都得不到解決,其數量具有累計增長效應。照此計算,試想5年后、10年后其數量將會達到多少,界時醫療衛生行業的正常醫療秩序、社會穩定將如何?這是一個需要醫療衛生行業及全社會認真思考的問題。
據此,我們認為,《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近八年來,未能很好實現其對于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立法宗旨。
五、《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在《侵權責任法》實施后的法律地位
《侵權責任法》第七章以整章內容規范了醫療損害責任。其第五條規定: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雖然對于醫療事故侵權責任有特別規定,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屬于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不屬于國家法律,所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侵權責任法》之間存在著下位法與上位法,而不是特別法與普通法之間的效力等級關系。根據一般的法理常識,下位法應服從上位法;處于同一效力等級的特別法與普通法之間有不同規定,或者普通法未作規定,而特別法有規定時,特別法均優先適用。根據這一原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作為行政法規,相對于作為國家法律的《侵權責任法》來說,顯然屬于下位法,它們之間不存在特別法與普通法之間的關系。《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侵權責任法》做出不同規定時,應適用《侵權責任法》,同時排除《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適用。
然而,在《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前,我國由于沒有專門的醫療侵權立法,因此,《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在實踐中被視為《民法通則》關于侵權責任規定的特別法而加以適用,醫患糾紛的解決主要是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來加以處理的。特別是,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進一步將醫療糾紛區分為由醫療事故引起和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前者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來處理,后者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來處理。這一解釋實際上混淆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民法通則》的關系,將二者錯誤的定位為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對于公正處理醫患糾紛,充分有效的保護患者合法權益是不利的。《侵權責任法》實施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不應再被視為特別法加以適用。當《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侵權責任法》發生沖突時,僅應適用《侵權責任法》。同時,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或者廢止,或者修改。
六、部分地方政府及醫療衛生行政部門仍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寄以厚望
盡管《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近八年來未能很好地實現其對患者、對醫療機構的立法宗旨; 盡管從法理上而言《侵權責任法》實施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應不再適用于醫療事故民事訴訟賠償;盡管社會各界對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負面評價不少,但我們依然看到部分地方政府及醫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仍然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寄以厚望。
2009年12月26日《侵權責任法》頒布后,一些醫療行政管理部門搶在《侵權責任法》2010年7月1日實施以前,頒布了繼續貫徹執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行政規范,如:
上海市衛生局2010年4月27日下發通知: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制定新的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相配套的醫療事故處理若干規定(參見:關于下發《上海市醫療事故行政處罰的若干規定(試行)》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69號(2010年1月19日公布,2010年3月1日執行),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其第3條規定:醫療事故的責任認定和賠償依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22日頒布《深圳市醫患糾紛處理暫行辦法》第5條規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處理醫療事故。
七、結束語
自2008年以來,全國每年醫療糾紛超過百萬起,近年來其增長幅度超過100%,其中70%多的當事人放棄訴訟,采取長期與醫院直接對抗的方式,嚴重影響醫院正常工作秩序。
醫療事故糾紛逐年成倍增長,大多數患者采取直接與醫院對抗的方式解決醫療糾紛,給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及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具有累積效應。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還要不要“繼續貫徹執行”,假如《侵權責任法》實施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不在民事訴訟領域內適用,那在醫療衛生行政管理領域還要不要“繼續貫徹執行”?
對此,應當引起全社會足夠關注及深思。來源:北京偉雪達醫療信息咨詢公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社部:企業不得開除因疫情不能正常上班的員工
2020-02-07被注銷的商標能不能重新使用
2020-03-06行人闖紅燈被撞是誰的責任?
2020-03-09訴訟離婚要請律師嗎
2020-03-13完全精神病人違反治安管理要處罰嗎
2020-03-17商號與商標沖突如何解決
2020-04-08房貸斷供了,會不會被收回房子?
2020-04-13繼承房產過戶費用要多少
2020-04-15醫療過錯鑒定申請書:注意事項了解一下
2020-04-16房產抵押繼承過戶流程了解一下
2020-04-26企業破產重整是什么?
2020-04-27婚前個人債務應該如何承擔?
2020-04-29分居期間所得財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4-29離婚訴訟孩子撫養費給多少合適?
2020-04-30婚前財產分割有哪些法律依據?
2020-04-30夫妻離婚協議不給子女撫養費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5-02關于變更子女撫養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03子女撫養費怎么追討?如何計算?
2020-05-03變更子女撫養權起訴狀應該怎么寫?
2020-05-03離婚證據包括哪些?哪些取證方法不可取?
2020-05-04裝修期間工人摔傷誰承擔責任
2020-05-04注意:持股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東個人簽字擔保會連帶到全公司
2020-05-05哪些情況法院不支持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2020-05-05沒辦理結婚證算是結婚嗎
2020-05-05“小偷小摸”會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5物業代收電費加價違法嗎
2020-05-06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哪些情況不用賠償?
2020-05-07不得作為注冊商標的標志
2020-05-09加工承攬過程中出現侵權糾紛該怎么辦
2020-05-09離婚轉移財產屬于違法行為嗎
2020-05-09倒車時撞死幼兒,家長不滿如何賠償
2020-05-09夫妻離婚有二個孩子撫養權通常怎么判決?
2020-05-10夫妻離婚由于撫養權沒有辦法協商一致怎么處理?
2020-05-11法院訴訟離婚到底要不要請律師?
2020-05-11哪些情況下合同可以撤銷?
2020-05-12男方已經交付的彩禮還可以要回嗎
2020-05-13侵權人死亡其責任能否由繼承人賠償
2020-05-13性暴力是否屬于家庭暴力
2020-05-14故意隱瞞遺傳病結婚有效嗎
2020-05-14遲延提交證據的法律后果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