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寶訴上海社會保險事業基金結算管理中心工齡核定
上訴案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4)滬二中行終字第31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根寶,男,1943年8月7日出生,漢族,退休,住本市眉州路100弄13號203室。
委托代理人陳蘭生,男,1954年3月9日出生,上海金功機電物資供應站工作,住本市銀山路370弄4號2106室。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市社會保險事業基金結算管理中心,住所地本市
中山南路865號6樓。
法定代表人鮑淡如,上海市社會保險事業基金結算管理中心主任。
委托代理人韓福山,男,上海市社會保險事業基金結算管理中心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張舫,男,上海市楊浦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工作人員。
上訴人李根寶因工齡核定一案,不服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2004)黃行初字第101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04年11月22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李根寶及其特別授權委托代理人陳蘭生,被上訴人上海市社會保險事業基金結算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的特別授權委托代理人韓福山、張舫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2003年6月,李根寶單位(上海紅星儀表廠)向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提出為李根寶調整工齡的申請,要求確認李根寶1962年10月至1967年8月期間為連續工齡。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經審核,將李根寶參加工作時間調整為1965年10月,并相應調整其1992年底前連續工齡為27年3個月。李根寶對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核定的連續工齡不服,其認為,自己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在街道、里委從事有關工作,并領取生活津貼費,按有關文件規定,李根寶的該段工作經歷可計算為連續工齡。為此,其于2003年8月、12月兩次向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信訪。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在收到李根寶信訪函后,根據有關文件規定,結合李根寶檔案材料,對其工齡情況進行了復核,因李根寶檔案中的材料無法證實其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在里弄工作并領取津貼的事實,且李根寶亦無法提供其他原始證明材料對該事實加以佐證,故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認為李根寶提出的要求依據不足,并于2004年3月2日對李根寶作出書面答復,對其要求計算連續工齡的請求,不予支持。李根寶對此答復不服,向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行政復議。該局于2004年6月21日作出滬勞保復決字(2004)第22號行政復議決定,維持了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李根寶仍不服,遂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要求
撤銷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的答復。
原審法院認為,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系本市辦理社會養老保險事務的經辦機構,依法具有統一經辦基本養老保險業務,征集、管理和支付養老保險基金等職責。其在收到李根寶提出的信訪函后,針對李根寶提出的認定連續工齡的要求,經審查復核后,對李根寶作出了不予認定其相關經歷為連續工齡的答復意見。被訴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且于法有據。李根寶提出的其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期間經歷應認定為連續工齡的要求,因其檔案材料記載的內容及相關證明材料尚不足以證明,不能成立。原審法院遂判決:維持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于2004年3月2日對李根寶作出的不予認定其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期間為連續工齡的具體行政行為。判決后,李根寶不服,上訴于本院。
上訴人李根寶上訴稱,其于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在里委、街道工作,并按月領取津貼。有關檔案材料以及當時的街道里委、一同工作的里委同事均能證實。根據政策規定,上訴人該期間的經歷應與本人參加工作的時間合并計算為連續工齡。而被上訴人在核定養老金時,卻未將上述期間作為工齡計算。故請求法院撤銷原審法院的判決及被上訴人的答復。
被上訴人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認為,其根據有關工齡政策,對上訴人的所有材料進行了綜合考慮和全面分析,發現上訴人是有原始材料的,且清楚記載了上訴人在1962年至1965年期間沒有享受津貼、沒有固定收入,僅僅是義務搞一些里委工作。上訴人出具的有關街道里委等的證明沒有相應的檔案材料加以印證。上訴人提出的要求依據不足,被上訴人所作答復并無不當,請求法院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審法院判決。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事實清楚,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原
上海市勞動局滬勞(80)生創字第53號文《關于從街道企、事業直接安排進全民或區、局所屬集體單位工作的職工的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以及《關于市區街道集體企、事業單位職工工齡計算問題的處理意見》的規定,原領取津貼的專職從事里弄工作的干部,轉入街道集體企、事業工作的,其連續工齡可從領取津貼、專職從事里弄工作開始計算等。從上訴人李根寶的檔案材料來看,有1965年10月其進入企業之前的材料。其中1963年的勞動登記表中未反映其曾在街道里委工作的情況。1963年的政治調查表中記載“平時能參加里弄工作,幫助里弄搞些義務工作”。而在李根寶進入企業之后形成的檔案中,除1978年12月其填寫的《工人職員勞動保險登記卡片》反映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在眉州街道、里委當干部。1979年的職工調資升級情況表中記載參加工作年限為1962年,其他檔案材料包括入黨
申請書等均未反映李根寶曾專職從事街道、里委干部并領取津貼等情況。李根寶雖提供了街道里委以及有關人員的書面證明,但缺乏相關檔案材料,特別是1965年之前的檔案材料的印證。被上訴人認定李根寶的檔案材料及其本人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尚不足以證明其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期間符合連續計算工齡的條件,并無不當。原審法院判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李根寶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元,由上訴人李根寶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周 華
代理審判員 馬浩方
代理審判員 沈亦平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 姚倩蕓
書 記 員 章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