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必林與阜寧縣人民政府認為頒發房屋產權證
侵權糾紛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行政裁定書
(2002)蘇行終字第07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必林,男,1965年6月9日生,漢族,個體工商戶,住阜寧縣阜城鎮城北村5組。
委托代理人薛忠貴,江蘇
南京金路
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阜寧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徐超,縣長。
委托代理人李文忠,阜寧縣法制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宋元高,男,1971年1月生,漢族,個體工商戶,住阜寧縣教師新村13號樓106室。
上訴人陳必林因不服被上訴人阜寧縣政府為被上訴人宋元高頒發房屋所有權證一案,不服江蘇省
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鹽行初字第5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公開
開庭審理。上訴人陳必林及其委托代理人薛忠貴,被上訴人阜寧縣政府的委托代理人李文忠,被上訴人宋元高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經庭審舉證、質證認定,1997年阜寧縣城市綜合開發公司在開發建設商品房時,欠鹽城市二建集團公司部分工程款,遂將部分商品房交給鹽城市二建集團公司抵算工程款,其中含爭議的阜城鎮北門街1號樓3單元401室(以下簡稱401室)。因鹽城市二建集團公司欠戈景華建筑材料款,就將401室及另一套402室共二套住宅房給戈景華抵算建筑材料款(均未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手續)。戈景華于1999年11月份將該二套住宅房分別出售,其中401室出售給宋元高,并由宋元高與阜寧縣城市綜合開發公司簽訂了商品房
購銷合同。因戈景華夫婦欠陳必林夫婦的
借款未還,陳必林夫婦于1999年12月10日向阜寧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向該院提出財產保全的申請,要求對戈景華的上述兩套住宅房進行查封。阜寧縣人民法院于同日作出民事裁定,對上述二套房屋予以查封。同月30日,宋元高向阜寧縣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異議。在阜寧縣人民法院對401室房屋查封期間,2000年1月28日,阜寧縣政府根據宋元高的申請,為宋元高頒發了401室編號為00004704號房屋所有權證。陳必林遂向江蘇省鹽城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
撤銷00004704號房屋所有權證。江蘇省鹽城中級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1日以(2000)鹽行初字第1號行政判決撤銷了00004704號房屋所有權證。同年11月8月,阜寧縣人民法院對宋元高提出的財產保全異議申請作出民事裁定,
解除了對401室房屋的查封。之后,宋元高向鹽城
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確認其與阜寧縣城市綜合開發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購銷合同的
法律效力及該商品房權屬關系。鹽城仲裁委員會于2001年7月3日作出裁決:宋元高與阜寧縣城市綜合開發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購銷合同為有效合同;確認401室房屋所有權歸宋元高所有。同年7月16日,宋元高向阜寧縣政府提出401室房屋所有權登記
申請書,同日,阜寧縣政府對401室作出阜房證發字第189號房屋權屬登記公告,公告期限為一個月。同年11月9日,阜寧縣政府根據宋元高提交的
購房合同、購房發票、仲裁書及有關材料認為該房屋(401室)權屬清楚、收件有效,手續齊全,向宋元高頒發了00003112號房屋所有權證。陳必林遂于2002年1月24日提起訴訟,要求撤銷阜寧縣政府頒發的房屋所有權證。
原審法院認為,陳必林的起訴,雖有明確的被告和訴訟請求,且阜寧縣政府的發證行為亦屬于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圍,但其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其與該401室房屋的產權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陳必林在訴戈景華借貸糾紛一案中,法院曾根據陳必林的申請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查封了401室房屋。財產保全是人民法院對
債務人到期不能自覺履行債務時的一種司法強制性保證措施。此時,陳必林因法院所采取的司法強制措施,而對401室房屋形成債權上的法律利害關系。后因宋元高對法院的查封提出房屋所有權異議,法院解除了對401室的查封。該401室房屋被依法解封后,司法強制性保證措施即被撤銷。因此,該401室房屋被解封后,陳必林所持有的債權與401室房屋的所有權無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宋元高與阜寧縣城市綜合開發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購銷合同經鹽城仲裁委員會裁決為合法有效。在法院解除查封后,阜寧縣政府依據宋元高的申請,向其重新頒發了401室房屋所有權證書,該發證行為是否合法,均未侵害陳必林的合法權益,因此,阜寧縣政府的行為與陳必林之間無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陳必林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陳必林稱,戈景華與宋元高惡意串通,損害
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證據不足,不予采納。原審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裁定駁回陳必林的起訴。
上訴人陳必林上訴稱,雖然人民法院解除了對爭議房屋的查封,但查封是否解除并不影響上訴人對401室房屋形成的債權上的法律利害關系的存在。阜寧縣政府給宋元高頒發房屋所有權證直接影響了上訴人對戈景華的債權的實現,上訴人與發證行為有著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鹽城市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是惡意串通而導致的結果。有關商品房購銷合同系偽造的、虛假的。請求本院撤銷一審裁定。
被上訴人阜寧縣政府答辯稱,發證前人民法院已解除了該房屋的查封,致使上訴人與該房屋之間的法律上利害關系隨之不復存在。并且該房屋經鹽城仲裁委員會裁決歸宋元高所有。因此答辯人發證行政行為沒有侵害上訴人的合法權益,與上訴人無法律上利害關系,上訴人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請求本院維持一審裁定。
被上訴人宋元高未提交書面答辯意見,在庭審中其同意被上訴人阜寧縣政府的答辯意見,同時認為自己購買取得房屋是
合法的,應當得到保護。
庭審中,當事人各方對一審裁定認定的事實無異議,本庭經審查依法予以確認。但上訴人陳必林認為宋元高與阜寧縣城市綜合開發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購銷合同是虛假的。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規定,“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上訴人陳必林既不享有爭議房屋的所有權,也未在爭議房屋上設定
抵押等他項權利;而人民法院雖曾根據陳必林的申請查封了爭議房屋,但在頒發房屋所有權證之前,此查封已被解除。該房屋所有權已經鹽城仲裁委員會鹽仲[2001]裁字第36號裁決書確認轉移歸宋元高所有。故阜寧縣政府給宋元高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未侵害上訴人陳必林的合法權益,陳必林與此行政行為無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陳必林的上訴請求和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審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準確、審判程序合法,依法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元由上訴人陳必林負擔。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 判 長 倪志鳳
審 判 員 鄭琳琳
審 判 員 耿寶建
二ΟΟ二年九月二日
書 記 員 程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