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刑事賠償范圍危險責任公民虛假供述權救濟1995年1月1日實施的《國家賠償法》初步確認了公民申請國家賠償的憲法權利,這對于消除封建特權思想的毒害,調整官民關系,監督和制約依法行使權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國家賠償法》規定的刑事賠償范圍過于狹窄,無法對侵權行為進行充分救濟,需要及時調整。筆者擬從刑事訴訟實踐的角度對賠償范圍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對策。首先,以危險責任代替非法責任,作為假逮捕的歸責原則?!秶屹r償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的規定獲得國家賠償。作為一般規則,本條適用于刑事賠償中對無辜者錯誤羈押逮捕的歸責,即無辜逮捕必須以“違法”為前提才能產生國家賠償,但實踐中存在無辜逮捕不違法的情況。這必須從拘留和逮捕的適用條件著手?!缎淌略V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了羈押的適用條件:(一)預備犯罪。犯罪或者犯罪后被發現的;(二)經被害人指認或者在場的;(三)在身邊或者住所發現犯罪證據的;(四)企圖自殺、逃跑或者犯罪后在逃的;(五)可能毀滅、偽造證據的或者串供的;(六)不說出真實姓名、住址、身份的;(七)有重大外逃、多次犯罪或者結伙犯罪嫌疑的。從以上情況看,刑事拘留對證據的要求很低。在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下,只有一個證據可以決定拘留。刑事拘留是在緊急情況下對在逃犯罪分子或者重大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種臨時強制措施。此時,調查才剛剛開始,調查機關搜集的證據相當有限,主要案件真相仍不明。依法適用于無辜公民的拘留是不可避免的。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降低了逮捕的證據條件,將“主要犯罪事實已經查明”改為“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與羈押類似,逮捕的證明標準低于定罪的證明標準,不能完全排除被依法逮捕的人被法院宣告無罪的可能性。如檢察機關以故意傷害罪批準逮捕,法院重新鑒定后確認被害人構成輕傷,宣告被告人無罪。
如果按照違法責任來歸責,許多被錯誤逮捕的公民無法得到國家賠償。這不僅符合刑事訴訟法保護人權的精神,而且極大地限制了憲法賦予的基本人權。我國憲法第41條規定,因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遭受損失的,有權依法獲得賠償。這一憲法規定并沒有把違反公共服務作為國家賠償的前提,而是強調公民權利受到損害后有權獲得賠償。在堅持違法責任原則的前提下,有學者對“違法”作出了新的解釋:“所謂違法,并不意味著違反了現有的法律規定,這一解釋體現了保護公民權益的理念,但與“非法”一詞的字面含義不符,在實踐中難以統一。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可以增加借款合同法律效力嗎
2021-01-0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6涉外企業增資后還能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2021-03-05民事排除妨害怎么強制執行
2020-12-14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擔保合同的擔保方式
2021-03-15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北京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程序是什么
2021-01-30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保險合同糾紛的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05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掛車事故沒保險怎么辦
2021-01-08保險費率是如何確定的
2021-03-25“三來一補”項目保險
2020-11-12總承包合同與分別承包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3-02無償使用土地承包合同
2020-12-10